陳英傑
中國各地接連出現反日示威,規模之烈尤以北京為甚,據說高峯時人數多達三萬人。官方隨後的定性為「自發的」。
在深圳的遊行示威群眾不但大叫口號,還把怒火發洩在周遭的日本百貨公司、日本車、日本人,甚至是一些跟日本人沒有甚麼關係、由中國個體戶經營的日本菜館上。
中國向來是政治高度敏感的地方,像這樣的大規模示威,很難令人相信背後沒有政府影子。一般認為,中國政府縱容民族主義的目的,是為了轉移國內問題的焦點。一九六六年文革,毛澤東就利用憤懣的學生打倒了台上的劉少奇;七十年代末的民主牆運動,鄧小平也成功借助當時學生渴望現代化的情緒,擊倒當時他最大的政敵華國峰;早於二十年代,中共便已有借助群眾運動以發展勢力的紀錄。這叫「統戰」,本來就是中共最拿手的戲碼之一。
時至今日,隔了整整的一個世代,還是相同的招數,但不同的是民心早已變了。當日在地下置身事外的政黨早已成了北京中南海的政權,以往被認為極盡剝削的帝國主義也沒得賴了,所有的視線都聚焦在國內的矛盾上──僅僅一次對外示威就能把國內達到沸點的問題都遮蓋住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意這東西,今天向着你的,明天就不是了。
玩火者必自焚。又有誰可擔保下次的「自發性遊行」會走向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