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金融時報》昨日社評“ImbalanceThreatenWorldEconomy”(意即「不平衡現象威脅全球經濟」),文內提出警告謂,在全球經濟邁向復甦和繁榮過程中,美國貿赤居然創下有史以來最大數額,令人震驚之餘,更是不應該發生的。根據國基會(IMF),早前發表的報告指,突如其來的調整風險,將隨不平衡趨向的持續而增加,實在令人憂慮。
社評續指,經常帳赤字達GDP的5.7%已是一個危險水平,假若私人投資者對前景失去信心而另有「想法」,外國中央銀行停止累積美元資產,美元大有機會出現暴跌,最終促使聯儲局積極提高利率,後遺症是樓市被摧殘、消費意欲劇減,過度擴張的金融機構面臨危機,這枚計時炸彈若被引爆,將向外蔓延並嚴重影響全球經濟,後果不堪設想。
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月前強調,按現時市場動向推測,貿赤將會穩定下來,長遠或逐漸收窄。IMF則指希望能穩定下來,若然在今、明年經常帳赤字仍維持於上述水平或以上,將產生極大問題,赤字要收窄,除非美元大幅貶值。
社評還指出,IMF調低歐元區今年全年經濟增長至1.6%,日本則為0.8%,意味歐日與美中甚至英國之經濟差距拉闊,歐洲若未能加快結構改革、日本不加稅以解決結構性赤字問題、亞洲地區國家仍不設法調整其貨幣滙率,差距和風險將愈來愈大云云。《金融時報》認為國基會之分析是鏗鏘有聲(sound),這與4月8日本欄「國基會非危言聳聽」一文構成迴響,讀者可有熟口熟面之感覺?值得商榷的是美元再跌真能解開這死結?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