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理財大師的理財思維

投資學堂:理財大師的理財思維

早前筆者要為一群中文大學的同學們講述一個關於理財的講座,在整理講義時,無意間看到BurtonMalkiel的新作。
相信大家可能未必能夠即時想起Malkiel是何許人,但估計不少朋友曾讀過其早年的著作《ARandomWalkDownWallStreet》,此書自1973年出版後,至今已達30多年,但仍然有不俗銷路,真可謂一本長壽的理財書籍。
事隔30年後,想不到Malkiel會再出第二本書──《TheRandomWalkGuidetoInvesting》,在此書中,Malkiel指出一點有關長線理財方面的思維,頗有趣。
他指出:假如你想效法已故富豪林伯,一生皆以魚柳包為主要食糧,而你又不是捕魚維生的,這樣你希望魚的價格高或是低呢?答案當然是愈低愈好,因為你每日也要購買魚柳包,自然愈平愈佳(註:筆者更改了Malkiel的部份比喻物品)。
以下一則是Malkiel原汁原味的另一個類似比喻:假若你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買一部汽車,而你不是汽車製造商,這樣你希望汽車價格高還是低呢?這些問題的答案很簡單,自然是愈便宜愈好。

熊市加注講勇氣
Malkiel真正的問題來了,假若你正為你20多年後退休時的儲蓄作準備,並打算每月定期定額投資於股票或基金之類的投資儲蓄計劃,那麼在這段期間,你希望股市是逐步上升還是下跌呢?
Malkiel指出,不少作長線退休投資計劃的人,大都會在看到股票上升就高興,看到股市下跌就難過,這便等於在前述兩個比喻中,看到魚柳包或汽車價格上漲而高興,這個反應毫無道理!
看到股價上漲而高興的,只是那些在短期內會出售股票的人,而計劃作長線退休投資的人,應該是希望股價下跌。
因為你距退休日期尚遠,若股市持續上升,閣下豈非愈買愈貴,接了不少貴貨?
Malkiel進一步指出,「平均成本投資法」並非解決投資問題的靈藥,此方法的重要特質是,在股市氣氛欠佳時,例如遇上大熊市時,投資者必須有勇氣持續維持規律投資!
Malkiel表示,其實在股市下挫20-25%時,若投資者能多買一些,將會令「平均成本投資法」的效果更佳。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