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日日麥當勞,食足三十天」後激肥情況的紀錄片《不瘦降之謎》在美國掀起話題,凸顯出麥當勞最為人詬病的「罪行」──炮製高脂肪「垃圾食物」,遭各方炮轟,因此近年麥當勞亦改良餐單,推出低卡路里健康食品。
除了是美國文化帝國主義(culturalimperialism)的頭號象徵,麥當勞踏入二十一世紀更成了癡肥疫的頭號兇手。麥當勞食物向來高糖高脂肪,醫生和營養師都說多吃會造成癡肥,美英人愈來愈肥,跟多吃麥當勞有着等號般的關係。
雖然麥當勞拒絕承擔責任,強調吃快餐是消費者個人選擇,但始終成為眾矢之的,前年更有專門向煙草商興訟的律師聲明,只要證明垃圾食物可令人食上癮,麥當勞就要等着瞧,等着遭美國癡肥人士集體興訴訟索償,面對一千億美元(約七千八百億港元)索償。為免麥當勞動輒得咎,美國國會制訂了被戲謔為「芝士漢堡法案」的法案,防止人們亂告麥當勞。
不過,隨着愈來愈多人注重健康飲食,其他快餐集團的產品亦變得多樣化,麥當勞不得不向現實低頭,與時並進,推出較低熱量的食物,如蔬菜沙律、水果甜品等「健康食品」,取消了特大汽水與薯條的「加大碼套餐」,以及搞活動教導兒童吃得健康和多運動,務求「洗底」,洗刷公眾根深柢固的「食『麥記』無益」想法。
美聯社/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