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直受亞洲區文化所影響,近日韓國「大長今」熱在本港方興未艾,而日本潮流更一早已成為本港重要文化之一。不過,在經濟上前者需要靠減息刺激經濟復甦,後者近日更因篡改歷史及在東海進行天然氣採探,影響中日關係及經濟發展。其實東南亞地區的整體經濟發展相當蓬勃,中國、泰國及印度等地區,在吸引外資及經濟增長方面也具相當潛力,是新興的投資熱門地區。究竟這些地區有甚麼因素利好投資呢?
在地區性市場方面,亞洲地區今年仍備受看俏。事實上,本港亞太區內的基金銷售額在去年持續上升至超過48億美元,佔全年總銷售額超過20%,預計在區內經濟今年進一步復甦下,銷售額將會繼續上升,當中泰國及印度市場的前景均可看高一線。
泰國總理他信順利連任,以及他所領導的愛泰黨亦成功取得過半國會議席,穩定了當地政局;而他信政府正計劃動用1.5億泰銖投資於發展未來4年的基建項目,反映泰國政府的財政漸見穩定,加上去年年底的海嘯災難未有破壞當地經濟基調,地區性重建概念更能吸引外資參與,預計今年經濟仍可有約6%的增長。
此外,當地股市正處於經濟復甦期中,平均市盈率約只有10倍,所需資金成本亦較投資亞洲其他地區為低,有力吸引資金來投,並在升市開始之後賺取高回報。
泰國毗鄰的印度市場,增長仍然持續,勢頭僅次於中國,去年經濟增長約為8.5%,增長率全球排名第2,今年亦大舉投資於高速公路等基建,反映經濟增長強勁。印度的工業發展效應,可期惠及東南亞區內的內部需求,加上環球市場對印度投資前景持續樂觀,湧入的巨資數以10億美元計,故印度經濟今年仍具相當增長潛力。
外圍因素方面,油價早前持續飆升,雖然近日已出現了幅度不小的調整,但國際市場仍估計紐約期油今年內每桶可高見105美元,原因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提升產能的空間已不大,在中國及印度的經濟蓬勃發展下,對石油需求大增,形成全球石油供求失衡。
石油佔印尼出口25%,預計油價及需求上升,對該國經濟有利,其礦產及其他原材料出口亦能受惠。而且信貸評級機構穆迪已將印尼的貨幣評級展望由「穩定」上調至「正面」,反映該國經濟前景向好。
雖然上述新興市場前景十分樂觀,但相信不少投資者都擔心,在美國加息周期仍未屆盡頭的影響下,不少國家的經濟都正進入調整期,此亦是近日市況見波動的原因。不過,投資者不妨將目標放至中長線,待市場調整後再趁低吸納,為日後賺取更高回報鋪路。
假如投資者希望以較低風險投資於新興市場,市面上一些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便頗為適合。該種產品屬於進取型債券基金,在市場調整下,部份基金過去1年回報更高達15%,與環球股票基金的5%至8%回報率相比,前者的回報率明顯更形吸引。
另一項利好相關基金的因素是環球投資者已對新興市場的高增長特性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提高了其流動性,加上發行量偏低,市況愈升時便愈見吃香,回報率絕不比股票基金遜色。
如果投資者希望賺取更高回報,又願意承受較高風險,亞洲區新興市場股票基金是值得考慮的選擇。部份基金重點投資於能源及金融業,佔基金投資組合相當大部份,令回報率能受惠於區內利率下調及商品價格上升而提高,平均1年回報率便逾30%,中長線前景相當樂觀。
荷蘭銀行「梵高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