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忽然向上發力,美中不足之處,是同時期其他亞洲股市表現乏善足陳,香港明顯是由地產股推動,可是假如不是股市整體氣氛改善的話,在最近金融市場波幅愈來愈低的大趨勢之下,貼近阻力位,便不宜太過冒進。
筆者認為恒指已見了底,但繼續橫行的機會始終最高。昨日大市雖好,可是油價回軟,資源股普遍表現不濟。
依照原定計劃,分段加大期油的長倉,來對沖股票投資的風險,而資源股亦有可博之道。不錯油價從高位已回落一成,可是油股的盈利預測,普遍基於保守的假設,只要油價不大跌,已經有上升的水位。作為投資者,是要有自己的立場,油價下跌一成,可以是調整,也可以是轉勢,我們可以模稜兩可選擇不下注,但更多的時候,是需要義無反顧、冒着風險去投入,否則評述市場的走勢,根本沒有價值。
最近比較熱門的炒賣話題,是迎着五一黃金檔期而來的零售股,筆者個人認為是最不值博的股份類別。親身體驗,近幾天在交易廣場幾家中菜館午膳,場面遠比以往冷清,根據在旺角活動的探子回報,情況也好不了多少。晚市時段有「大長今」做藉口,午間時段,市場似乎已受投資氣氛淡靜打擊。
五一有自由行同胞救亡,情況可能不同,可是以現在零售股的估值,等閒之輩,沒有甚麼特別品牌優勢,都賣十幾倍PE,要生意做到沒甚麼差池,才值這個水平,而市面的情況,卻顯示出現差錯的危機,可能仍有水位,不過完全不值博。太多投資者只計死數而不觀察周遭的環境,股票其實是代表一盤生意。如果不是自由行帶動,香港會是全世界發達地區中,做零售數一數二艱難的地方。現在成本開始追回,根本不應有重估的機會。
其士科技(508)剛剛入主太平洋咖啡,筆者一位朋友的即時反應值得一提:「在香港的零售生意,還是賣給外行的好。」我們懂得驚訝人家的出價,可是在股市中,類似的生意拆細份分開出售,我們還不是見勢就追?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