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拜訪好友曾希邦兄,談談漢字縱橫輸入法和四角號碼之分,最後轉到教宗的葬禮。
「在電視上看到教宗那副棺材,為甚麼那麼簡陋?」他問。
「臨時的吧?」我說。
回來後查看資料,才知道那個簡陋的木棺是手工鑲嵌的,故意顯出原始木匠的靈巧手藝。呈梯形,頭向教堂腳向信者,意喻教宗生前的職務是為了群眾。
棺木上火烙了一個十字架象徵耶穌,又有一個「M」字代表聖母瑪利亞。
棺內鋪了紅色的鍛帶,教宗遺體進行防腐後裝進裏面,穿上白色的教宗袍,外披象徵基督枷鎖的紅色祭衣,頭部和雙手分別蓋上兩層白絲綢。
穿戴完畢後,教宗先被安放在柏木棺中,再放入刻有教宗名字和任期的鋅製棺材,最後還要放進一個精美的榆棺。
這三重棺木,一共半噸重。
喪禮完成後,再次放入最隆重的雲石棺,安葬於聖伯多祿大教堂的地窖,重重保護着教宗的遺體。太不簡單了!就算盜墓者羅拉,也跑不進來吧?
其實人一死,被拋棄在亂葬崗,也只是後人的悲哀,自己感覺不到甚麼。雖說上天有靈,死那麼多人,豈非客滿?
子孫的關懷,多數出於自私,選條龍脈安葬,就能造福嗎?風水事,敬鬼神而遠之好了,但是後人為葬地鬧起糾紛,告將官去的例子,多不勝數,已見怪不怪了。
身為天神的埃及法老,花那麼多人力物力建金字塔,最後棺木也不是被人挖出來?搶劫了寶物不算,學者還要把屍體解剖,研究死因。唉,人走了,棺木金製和鑲滿鑽石又如何?功績出在他活過的一生,是寶,或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