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在海上與風浪「搏鬥」的時間比吃東西的時間還要多,所以大部份的滑浪風帆運動員都是瘦瘦的。好像上周首次奪得「亞洲冠軍」的陳慧琪,二十四歲的她,將行街睇戲的時間用在訓練上。「弗」,並不是話咁易的事呢!圖/文:徐嘉華
正如「風之后」李麗珊在長州長大,高䠷的慧琪在赤柱長大,自小的耍樂場所都離不開海灘;由九六年加入香港青年軍至今,每日的生活就是學校(就算○○年入讀港大土木工程系後也是學業、風帆兩邊兼顧)、訓練、比賽,日復一日,於是練出如今fit的體格。
只得五十六公斤的慧琪說:「我玩滑浪風帆前比現在還要瘦,差不多全班最瘦的頭幾個;當時運動不多,只是假期去游游水,間中跑吓步。我不鍾意太瘦,當然亦不要太肥,要合脂肪比例;有充足的運動及飲食均衡,才造就一個fit人。」
現在慧琪身為香港滑浪風帆代表,一星期練足六天(見附表,體能的力量訓練、帶氧運動及水上的練習,包括適應風向、練板速及一些搖帆的動作等等);她在休息日偶爾會陪男朋友、亦是港隊代表的何智豪去玩爬山單車,她坦言已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做其他消閒的活動了。
問她值得嗎?她想也不想就說「值得」。她說:「我覺得我的付出同收穫(包括在比賽中所得到的獎項)好balance(平均),我都有去行街,只是比一般人少一點,好似我每次出完trip(到外地比賽或訓練),我都會逛番一日街,不覺得比其他人失去甚麼。」
問慧琪心目中fit的人,她不諱言是何智豪,因為佩服阿豪在不用練習或比賽的日子,還是想出一大堆運動去玩,如短板、爬山單車等。
香港體育學院健身經理謝家德表示,滑浪風帆運動員極重視帶氧運動的練習,所以他們要長時間做帶氧的練習,包括在水上每次至少兩個半鐘的練習及陸上借助健身室的機器,包括跑步機、划艇機及單車機每次練約一個小時。
這裏多一個風帆運動員偏瘦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太肥的人站在帆板上很難乘風而去吧!
滑浪風帆:1星期3日,每次5小時
健身室:1星期2日,包括帶氧運動(拉划艇機、跑步、踩單車機)及力量訓練
爬山單車:1星期1次,每次3-4小時
掌上壓:有時間就做
早餐:蛋麵、米粉或上海麵,加肉及菜、或麵包或蛋糕、豆奶、清水
午餐(多數在體院食):飯(1-2碗)、各類肉、菜、湯
下午茶:水果
晚餐:飯(2碗)、肉、菜、湯渣、湯及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