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頓是聯合國救星

博爾頓是聯合國救星

如果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真的想改革他治下千瘡百孔的機構,他應該求神拜佛保佑美國下任駐聯合國大使是博爾頓(JohnRobertBolton)。
(先此聲明:博爾頓五、六年前還是美國企業研究所副所長時,經常應我邀請為本報論壇版寫文章,我們也是朋友。表明作者跟談論對象的關係,是西方嚴肅傳媒的慣例。外國這個月亮真的特別圓。)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這幾天舉行聽證會,決定是否接納布殊總統提名博爾頓為駐聯合國大使。通過之後,全體參議院才表決。一般來說,經委員會接納的提名人,參議院都會批准正式任命。參議員的架構是這樣的,佔全院一百席過半的多數黨,自動成為各委員會的主席,左右委員會的議程。委員會內多數黨又佔多數議席,所以除非多數黨有人「變節」跟少數黨一起投票,否則多數黨一般都能通過支持的人選。
外交關係委員會內十八名參議員,共和黨佔十,民主黨八名參議員(包括做不成總統的克里)肯定會投反對票,共和黨也有九張鐵票,關鍵是餘下一位來自羅德島的查菲(LincolnChafee)會否跟民主黨走。如果Chafee投反對票,九比九之下,提名就不會交全體參議院表決。可以想像,為爭取這一張游離票,雙方幕後的角力會多精采或骯髒。全美最小州份的參議員一下子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Chafee肯定很享受這種難得的飄然感覺。

左翼自由派、民主黨人不喜歡博爾頓自然不過,因為他是不折不扣的右翼保守派健將,作風硬朗,講話率直,而且有功於布殊總統。還記得二千年大選的點票爭議吧?博爾頓親赴佛羅里達州,在票站仔細檢視有爭議的選票。布殊當選後,博爾頓重返國務院出任副國務卿。布殊連任,委任國家安全顧問賴斯做國務卿,有消息指博爾頓會升級做賴斯的副手,我當時高興了一陣,因為國務院急需整頓。保守派一向不滿國務院不依足總統指令行事,我也碰過一些自我矮化的美國外交人員,替所駐國政府說話多於伸張美國政策。
博爾頓後來告訴我,他早於去年十一月大選前已決定離開國務院,問題是可否更上一層樓。布殊提名他做聯合國大使,實現博爾頓再上一層樓之說。如果國務院往往跟白宮有矛盾的話,聯合國就更加是反美大本營,由博爾頓去對付它實在是太好了。
反對布殊政府的人常說,新保守派騎劫了美國外交政策,到處耀武揚威,博爾頓就是新保守派一員。這其實反映批評者無知和亂扣帽子。博爾頓曾對我說:「我是保守派,不是新保守派,因為我從來不是左派,也不是猶太人。」時下批評者胡用「新保守派」標籤時,泛指支持美國攻打伊拉克、唯美國至上的右派。這其實大錯特錯。新保守派是指原本一些左翼自由派,覺悟前非棄暗投明,成為保守派的人。此外,由於很多新保守派大將均為猶太裔,所以反以色列?猶太的人,都把新保守派等同於保守的猶太人。

博爾頓今次成為左右派角力焦點,很有趣的是支持及反對他的陣營,都同樣以他一句話來做彈藥。博爾頓在智庫工作時公開說過:「在紐約的聯合國秘書處大樓有三十八層,如果失去十層,不會有甚麼不同。」反對者嘩然,怎能派這麼敵視聯合國的人當聯合國大使?支持者開懷,終於有人可以教訓聯合國了!
聯合國種種無能荒謬的醜聞,毋須在這有限的篇幅重複。就以人權委員會為例,成員包括蘇丹、津巴布韋、沙地阿拉伯、埃及、古巴及中國等極力踐踏人權的國家,這完全是開玩笑!歷史也證明博爾頓另一句給反對者掛在口邊的說話正確:沒有美國,沒有聯合國。博爾頓兩句話的意思清楚不過,首先聯合國官僚臃腫,必須大刀闊斧精簡;其次欠缺美國支持,聯合國做不了事。
左翼自由派那麼喜歡抽秤博爾頓講過的話,但他們偏偏遺漏另一番話:「有些美國人想乾脆退出聯合國,相信它無可救藥。我明白導致這種看法的沮喪和失望,但我不敢苟同。我們反而應該正告聯合國,『讓我們最後一次努力把聯合國撥亂返正。而且千萬不要弄錯,我們的耐性不是無限的。』」
我衷心希望和相信,我下次見到博爾頓時會稱他做「大使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