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實戰:勒束式短倉的弱點

期權實戰:勒束式短倉的弱點

「期權」這種衍生工具,大家由不認識至現在有不少人參與和討論,發展趨勢是正面的,因為任何金融工具都首重流通量──沒有足夠成交的金融工具,最終只會悄悄地被淘汰。
「期權」漸漸被市場接受,主要是本身的確是一種較全面的投資工具,可因應每個投資者的性格、財力而組合出各式各樣的策略。筆者在此寫期權,並非鼓勵賭博式炒賣,而是想指出,利用期權入市,比一般金融工具如股票、認股證或期指的風險可以更低,而且運作更靈活。
雖然有這樣佳的條件,但亦難保必贏,此所以筆者打從一開始已提出一系列包括搬倉、救倉等等的運作方法,並設立了一個模擬期權倉,讓讀者能體驗期權的運作方式。
筆者選擇以勒束式短倉入市作為示範,主要是基於恒指過去2年每月的高低位差距經常少於800點,而勒束式短倉正正是應付這種市況的最佳策略。當然,勒束式短倉本身亦有其致命點,就是遇到股災式裂口時,若沒有足夠資金補按金及沒有及時着手救倉的話,隨時可招致重大損失。

理念簡單宜新手
有位箇中高手指以勒束式短倉入市的風險極大。他說:「買10萬元股票輸去5萬,之後所承受的風險其實只是5萬;但期權不同,沽10萬輸5萬,所承受的風險反而上升5成。」筆者並不完全同意以上理念。首先,股票輸去5萬,是否已把風險減半?因輸了5萬就是5萬,要市值5萬的股票倍升至10萬,就算所謂「優質股」,都不能在一年半載內做到。回看期權,輸去一半資金,是否風險反而上升5成呢?理論上可以這樣說,但實際上因有按金制,當你手上資金只能維持一半持倉時,一早已被迫平倉至剩下一半的倉,到時用5萬元資金維持5萬元的倉,又何來風險上升5成呢?再說,以勒束式短倉入巿,1年內要回升1倍應不困難,所以筆者會以「復元能力」這一角度去看。雖然近年期權金大幅縮減,勒束式短倉的優勢已逐漸消失,但筆者認為,它的簡單理念仍是新手入門的較佳策略。

說回本欄的期權倉,筆者限於篇幅,很多時都輕輕帶過,沒有深入解釋持倉理由及情況。例如在3月29日期指跌收13395點,本倉的按金已超出4300元,為何筆者隻字不提?筆者認為,若在投資市場沒有被追孖展的經驗,可說尚未踏入門檻。控制資金是首要入門第1步,以上情形若有剩餘資金,大可補足;若沒有足夠資金,買入1張4月遠Put,已可減去超出的按金。
勒束式短倉是不怕大市跌500-600點的,只要開市時不是裂口500點,已可慢慢補救;就算極端到真的裂口500點以上,亦可沽出對頭行使價,做成價內勒束去救倉,將損失減至很低。當然,資金的支援是一大問題。「沒有錢,任何策略都是空談。」
本欄的勒束式短倉本周完成使命,昨日全面平倉,盈虧列於下,下周再以新的組合作示範。
5月140C/76點入1張(+28)、142C/42入3張(+57);6月144C/62入2張(+6);4月130P/24入1張(+31);5月128P/74入4張(-64);4月120P/2點沽8張(-64)。
三稜鏡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