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中曾蔭權的原因

北京看中曾蔭權的原因

曾蔭權雖未表態會競選新特首,但無論是親中派還是民主派都已視他為必然人物,可見中央的取向,在香港仍有極大影響力。然而,中央為甚麼會看中曾蔭權呢?相信連親中人士以及民主派都未完全看清楚。

施永青
中原集團主席

蔡素玉在港台節目中,公開對曾蔭權的愛國感情表示懷疑,一反親中派凡是中央支持的都擁護的常態,反映他們對中央這個決定不但意想不到,而且情緒上有牴觸。
另一方面,民主派亦被中央這個決定弄得措手不及。雖然事前已有迹象顯示中央不滿董建華的治港能力,但很明顯民主派沒有為董下台後的新形勢作好準備,更沒有料到中央會在「殖民地餘孽」中找接班人。
事後看來,中央的選擇是很現實的,既然董建華被指控的主要過錯,是官商勾結及過份親中,故不宜再在商人及親中人士中挑選下一任特首,不然,只會助長反建制力量繼續與新特首對着幹,這對北京要有效管治香港非常不利。中央下決心要改變特區政府在管治上的弱勢,決不可沿着舊路行,必須作突破性的嘗試,而曾蔭權就是在這種特殊形勢下被看中的。
曾蔭權與董建華是兩類完全不同的人。曾蔭權從父親一代開始已是公務員,不像董建華那樣,有千絲萬縷的商業關係。董建華接受過中方的恩惠,會給人為報恩而賣中方帳的印象。而曾蔭權的父親與弟弟都是警務人員,有可能曾參與過替殖民地政府鎮壓左派的工作,左派對他並不信任。

正因為曾蔭權有這樣的背境,最合北京選用去分化反建制力量。
「恐共」、「疑共」、「仇共」是香港民間的普遍情緒,反建制力量之所以有號召力,就是因為他們勇於抗共。蔡素玉出來批評曾蔭權,正是要告訴市民,曾蔭權和「土共」沒有關係,大家不用懷疑他。香港社會存在一批為數不少,不喜歡左派的人,很容易視左派不喜歡的人為自己人,蔡素玉這樣做,可以使曾蔭權一上任就有一批支持者。
因此,我預料左派對曾蔭權的攻擊,以後還陸續會來,以鞏固曾蔭權非親左的形象。這樣,曾蔭權就可以成功地從反建制力量中,挖走一批人作為自己的支持者,削弱了反建制的力量。
民主派過去積極倒董,但倒董的成果民主派卻分不到一杯羹,這只能怪民主派缺乏長期策略部署,根本未想過會倒董成功,更未想過倒董後會有甚麼政治新形勢,才弄到倒董的成果反被中央取去。
中央讓董下台,既順從了民意,又成功引導民間把希望寄托在曾蔭權身上,令反建制力量一下子不敢把矛頭指向曾蔭權,擺脫特區政府長期處於弱勢的局面。

再者,曾蔭權出自公務員系統,應比董建華更了解這個系統,更善於利用這個系統做好特區管治工作,將來反建制力量要找切入位,更不容易。
香港的公務員系統非常龐大,力量不可忽視,但特區成立後,公務員常加入反對派陣營,令特區政府尷尬,北京有需要向公務員隊伍招安。今次屬意讓公務員系統的人任特首,可令公務員覺得自己受中央認同,將來做得好一樣可以做特首,願意效忠的人一定更多。
現實形勢如是,故中央除曾蔭權外,難作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