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中國保利集團贊助的中國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前天宣布國內首個大規模討還流失國寶文物的計劃,目標的文物包括一八四○年鴉片戰爭至一九四九年,因戰爭、盜掘、盜鑿等不道德和非法途徑流失到海外的中國文物。該會將會列出具體名單,向收藏這些文物的海外博物館討還。
由中國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倡議成立的「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總幹事王維明表示,將會效法希臘政府和民間向大英博物館討還巴特農神殿雕刻,向海外有關博物館討還在過去一個半世紀從中國盜取的文物。雖然希臘在近二百年來一直向英方爭取歸還文物,但一直未能如願。但他強調:「不是每個藏有中國文物的國外博物館,館藏的每件中國文物,都在討還之列。」該會將進行深入研究,徵求專家意見後,才制訂討還的名單。但如何「討」,是收購、外交壓力,還是央求,王沒有言明。
王維明又稱,該會向海外博物館討還文物,是非政府、民間的行為。據悉,應當討還的流失文物有兩類:一類是戰爭中被盜的文物,例如一八六○年英法聯軍火燒北京圓明園時掠走的文物;另一類則是被破壞和取走一部份的不可移走文物,例如被盜鑿的龍門石窟《帝后禮佛圖》、敦煌被盜剝的壁畫等。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