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反日怒潮,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日本爭取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入常」)。但筆者認為,日本不能正視歷史,只是反對日本「入常」的其中一個理由;更重要的是,安理會改革方案漏洞很大,日本絕不應成為聯合國的「特權國」。
應當承認,日本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日人做事嚴謹認真,日貨質量好。而且,面對其他國家的天災,日本也伸出援手,參與人道救援;日本承擔逾二億美元聯合國經費,比例達二成,僅次於美國的二成二(二○○○年數字)。但這些都不應成為日本加「入常」的充份理由。
聯合國憲章的第一條是「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制止侵略行為或其他對和平之破壞」。在這方面,日本是不合格的。日本在二次大戰侵略鄰國,造成數百萬無辜平民死亡,無論日本的歷史教科書如何篡改,也改變不了這個鐵一般的事實,也改變不了當天日軍投降後向聯軍承認的罪責。
遺憾的是,日本對這段歷史一直缺乏真正的反省。另方面,相對於日本的右翼勢力,其維護和平的力量顯得微不足道,愈來愈少人挺身指摘篡改教科書的惡行。這難免令人憂慮,日本會否重蹈二戰的覆轍?只要「侵略無罪」的歷史觀繼續出現在日本教科書,無論採用的學校所佔比例有多麼低(現有不足百分一的日本學校採用右翼教科書),都說明日本軍國主義的幽靈揮之不去。一個軍國主義隨時會捲土重來的國家,其捍衞人類和平的決心,怎能令人信服呢?
另一個反對日本「入常」的理由就是,目前聯合國提出擴大安理會的改革方案,與當初的改革目的背道而馳。改革安理會的目的有二:使其結構更符合各方面利益;使之更具代表性和更民主。中、英、美、法、俄五個現任常任理事國,不但是安理會的永久成員,還擁有至高無上的特權,有權否決任何聯合國安理會的議案。相反,安理會的一般理事國卻是輪任,更遑論否決權。
顯然,這是冷戰遺物,聯合國改革的方向,應是「革掉」五國的特權,而非擴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讓更多「大國」分享這種特權。這種特權,對其他國家是莫大的不公平,也讓聯合國成為特權大國魚肉弱國的外交舞台,不但無法真正推動世界和平,也難以有效監督各國是否切實履行聯合國憲章,以及是否尊重人權及自由(聯合國憲章第三條)。或許,歐盟模式可供借鑒。
因此,日本若想為人類的和平作更多貢獻,不但不應「入常」,還應積極推動聯合國進行真正改革。否則,日本「入常」的冠冕堂皇理由,全是白話空話。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