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與痔瘡混淆延誤診症<br>飲食多肉少菜致大腸癌

常與痔瘡混淆延誤診症
飲食多肉少菜致大腸癌

【本報訊】過去二十年間,本港大腸癌的發病率急升超過五成,現時每年新症逾三千宗,是繼肺癌後,位列第二的最常見癌症。有腫瘤科醫生指,港人的飲食習慣變得多肉少菜是大腸癌發病率急升的主因之一。一項調查發現,只有不到四成的受訪市民每天按醫生建議吃足夠的蔬果來預防大腸癌;雖然調查顯示大部份港人的癌症認識有所改善,但腫瘤科醫生強調很多市民往往將大腸癌與痔瘡混淆,令很多大腸癌的病例到較後期才被發現。 記者:黃秋豪

香港電台節目「精靈一點」與香港防癌會及醫院管理局健康資訊天地,於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二月訪問了一千二百名市民,探討他們對大腸癌的認知程度。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主席蔡清淟說,調查發現只有四成二人會改變生活習慣來預防大腸癌,而每天按醫生建議吃兩飯碗以上的瓜菜不到三成人,每天吃二至三個水果也只得約四成人。
他解釋,港人的飲食習慣與發達國家一樣是「多肉少菜」,相信這是導致近年大腸癌發病率急升的主因之一。「港人現時食肉類嘅份量比二十年前升咗十倍,但係食蔬菜嘅份量就只係升咗兩倍,呢種多肉少菜嘅飲食習慣好唔健康。」

多吃不同顏色蔬菜
他又稱,調查並發現近八成受訪者知道大便見血或肛門出血是早期大腸癌的症狀,而知道經常便秘、糞便乾硬及大便次數改變是早期病徵的亦有近五成人。雖然調查顯示港人的癌症認識有所提升,但市民對大腸癌仍存在不少謬誤。「好多人會將大腸癌同生痔瘡混為一談,因為兩者都會有大便見血同肛門出血嘅病徵,但其實兩者完全無關。」
他強調,由於這些謬誤,很多病人往往等到大腸癌發展至第二或三期才被發現,只有少於一成病人是在癌症第一期被發現。「如果係第一期被發現,就有九成機會可以醫得好,𠵱家十個大腸癌病人裏面,有四個會救唔番。」
醫管局衞生資訊天地顧問湯棣然說,若要從飲食方面着手預防大腸癌,就要避免吃過多增加患上大腸癌風險的食物,以及多吃不同顏色的蔬菜。「增加患上大腸癌風險嘅食物包括紅肉,例如豬、牛肉;高飽和脂肪食物,例如肥肉、動物皮;蒸製食物,例如白飯。以紅肉為例,每一種最好唔好食超過二両,即係一隻麻雀(牌)大小嘅紅肉。」除綠色蔬菜外,吃多些紅色或橙色的蔬菜,如番茄或紅蘿蔔也有助預防患上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