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仁不排除提司法覆核<br>前區議員代表區會選特首

何俊仁不排除提司法覆核
前區議員代表區會選特首

【本報訊】負責於七月選出特首的八百人選舉委員會,有選委的投票資格受質疑,至少十二位前區議員選委因7.1效應落選或自動退選,但政府仍堅持這些「前區議員」仍可代表區議會在七月十日投票選出新特首。民主黨副主席何俊仁去信選舉事務處,要求解釋這些人與界別是否還有密切關係,不排除就此提出司法覆核。
當局公布,有四十二名選委的區議會界別,只有三個空缺,民主派派三人參選。據悉,空缺除了填補已去世的梁庭,還有分別當選為立法會議員和人大代表的王國興及高寶齡,因王、高二人已因此自動成為選委。

減低民主派當選委機會
其實,不少親北京區議員於○三年年底的區議會換屆選舉中,被選民的選票拉下馬,當中包括不少於二○○○年獲選為選委的人士,例如民建聯的孫啟昌、郭必錚、港進聯的王紹爾等,此外,不少區議員選委主動退選或不再獲政府委任。
若將上述十二個有關議席列為空缺,在區議會選舉佔優勢的民主派,有望取得更多選委席位,有助參選特首時取得更多提名。對於為何不再具區議員身份的人,仍可代表區議會界別投票選特首,選舉事務處回應謂,只有已去世的選委、或主動辭職、被裁定犯罪及在投票日正在服刑的人才會喪失投票資格。
然而,根據行政長官選舉條例附表第18條(a)規定,任何人如果「已不再與有關界別分組有密切聯繫」,即喪失當選為選委的資格。
民主黨主席李永達指,當局的安排減低了民主派取得更多選委的機會。
另外,選委補選昨日再有五人報名,令累積提名達十五人,提名期於本周五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