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的反日示威絕不是「自發」的,只要看中國警察所作的嚴密部署,就知道一切發展均在中國當局的掌握與意料之中。
中國的反日示威,也與韓國的反日示威不同,儘管中韓都對日本篡改教科書及參拜靖國神社感到憤怒,並且分別有領土問題與日本存在爭議。但韓國人是真憤怒,是真要爭回獨(竹)島主權,除此之外,韓國與日本並不存在更高層次的戰略競爭關係。中國卻不一樣,日本篡改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釣魚台爭議等問題由來已久,卻從不見中國有這麼強烈的反應。中國也不像韓國人那樣,立即組旅行團到有爭議的土地旅遊。中國與日本的矛盾,所有拿到桌面上的、高層官員嘴裏講的,都是表面理由,真正的理由是中日之間的戰略競爭關係。簡而言之,是日本在美國支持之下,要走向「正常國家」恢復國家應有的所有主權;而中國的經濟崛起、軍事崛起,就造成與日本在亞洲「爭霸」的形勢。也就是說,中國反日,是亞洲二強爭逐局面的預演。
美國《外交事務》總編輯詹姆斯.豪爾(JamesHoac)去年底說,東亞正面臨歷史上前所未見的危機,新亂源之一就是日本與中國同時強盛。「幾個世紀以來,中國與日本從沒有同時強盛過,……同一個區域有兩個超級強權,是史無前例的挑戰。」
日本早已是經濟大國,但受制於二次大戰敗戰後的「非戰憲法」所限,不得不抑制國家主權,尤其避免在戰略上參與國際事務。但二次大戰結束已六十年了。去年底,聯合國正式宣布將改組,聯合國成立之初被排除在安理會外的戰敗國日本、德國,以及另兩個大國巴西、印度,都極有可能成為常任理事國。
日本不單積極奔走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而且去年底簽署了參與美國洲際導彈防禦系統(BMD),此後日本不僅可以製造核武,而且明定未來十年可出口導彈零件到美國,從而打破以往出口武器的禁忌,向廢除「非戰憲法」邁進了一步。同一時間,日本內閣又通過「防衞大綱」,不但明指中國、北韓為地區的關鍵威脅,更表示日本「必要時可派兵到世界任何國家去」。今年二月,「美日二加二聲明」更明確表明,美日《安保條約》的涵蓋區域,「不僅是日本,還包括朝鮮半島、台灣和北太平洋地區」。
這一切表現,都說明日本不僅要重新奪回戰後受限制的國家主權,更以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軍事國的優勢,要積極扮演維持世界秩序的角色。
中國的經濟崛起與軍事崛起,形成了與日本在亞洲爭霸的戰略形勢。中國潛艇去年闖入日本領海已發生初步的衝突。上月中國制訂《反分裂法》,日本第一時間聲言反對任何「非和平方式」,並有日本輿論指《反分裂法》可能會擴大應用到其他中國認為是它的領土的地方,比如釣魚台,因此日本立即正式將釣魚台劃為日本領土。
中國與日本,幾年來沒有高層互訪,實與這兩國分別崛起與在亞洲爭雄的形勢有關。上周,中國駐聯合國大使王光亞表示擴大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次須聯合國大會一百九十一個會員國一致通過,中國並反對安南所提年底前擴大安理會席次的時間表。這明顯地是壓制日本在國際事務上擔任重要角色的行動。
反日示威的真正目的是要遏止日本的戰略崛起。教科書等等議題都只是用來煽動中國人的民族情緒的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