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峯(8228)的澄清,根本是來得太遲。看了報道而入市,雖說責任自負,但作為監管機構,應該要顧及客戶的感受。投資者因為不確報道有損失,固然對報章失信心,也可能對市場失信心。當報章大字標題報道敏感消息,而公司未見聲明,是有需要停牌短時間,讓公司澄清,這樣才比較公平。
慧峯事件戲劇性較強,隨手拈來,早前華人銀行(655)、力寶華潤(156)的性質一樣,筆者上周在分行才遇見一位苦主。雖然監察報章報道,是需要更多人手,而且報道怎樣才算有殺傷力,並沒有客觀標準。不易做不等於不該做,我們費盡心思監管註冊人士,但研究報告畢竟是小圈子讀物,報章報道進取,事後公司聲明否認,對比之下影響更大,監管不了編輯、記者,卻可以引用停牌機制爭取時間來澄清。
當然作為投資者,永遠是要自求多福,自己分析報道的可信性。今次事件是一個教訓,大字標題的報道,根本並非甚麼保證。筆者一向將部份馬經、波經的貼士當成明燈看待,財經同一做法又有何不可。報章熱點會有人跟炒,動力是強,卻同時代表最欠價值,明白的話,更加應該打折扣。
恒指上周五反彈力度比預期大,觸及筆者13700的止蝕,可能是「御用閒人」大結局的關係,不過美股欠勢,香港也沒有甚麼特別消息,恒指仍是上落市,剛剛確立短線阻力,應該會橫行找支持。不過筆者仍是認為,後市不會創新低,策略是趁低吸納。
今次油價跌,股市卻欠缺動力,由於股市長遠其中一個主要隱憂是油價勁升,所以筆者本身的策略,是趁機建立一些原油期貨長倉,至少作為對沖之用。53美元一桶當然不算低,不過人的心理就是這樣,見過58美元,53美元就夠膽買,而在53美元牛皮一段日子的話,便會扭轉大家認為這個水平仍是貴的看法,因此急升之後,往往需要一段整固期。
買原油期貨其實是相當危險,信心並不大,但投資行動有時是要配合整個大局,犧牲個別戰役,能夠幫助贏取一場戰爭,絕對是值得及有必要。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