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00年歷史的英國車廠路華(MGRover)上周四宣布「壽終正寢」,至此曾經叱咤一時的英國品牌名車(如勞斯萊斯、賓利、阿士頓馬田等),不是落入人家手中,便是從此人間蒸發,一個舉足輕重的工業先進國,連最後一家車廠也「摺埋」,認真無奈!
其實一家只得廠房一間、年產15萬輛、款式毫不新穎、欠缺創新技術的車廠,在全球化、企業為達到利潤最大化從而將大部份工序外判、重點放在R&D和設計、以供應鏈作為競爭策略的大趨勢下,又怎與年產最少50萬輛轎車的同行競爭,倒閉不過是遲早問題而已,誰曰可惜?
問題是寶馬汽車(BMW)年前斥資買入路華,眼見接上個燙手芋,瞬即求售,終於在2000年以象徵式10英鎊(下同)售予巧妙運動大批公眾支持者和獲得前英國工貿大臣拜爾斯(StephenByers)的背書、以托爾斯(JohnTowers)為首的鳳凰集團(Phoenix),一眾人等(包括政府)以為路華可以變火鳳凰──再生,豈料卻是落入一無寶不落的鳳凰之手,何出此言?
原來鳳凰集團買入路華後,縱使繼續運作,然卻不思進取,5年來花的大部份是當年寶馬注入的4億多資金之餘,並將接手下來約值3.5億元之存貨(車輛)出售,以及安排包括土地、零件業務和發動機技術等,以內部轉讓形式,悉數售給路華的製造公司,在沒有違法的情況下,攫取現金及帳面利潤約10億。儘管這是醜陋的資本家一貫「走得快、好世界」、有利先收的做法,但卻出賣了政府、公眾和6000多工人一干人等的靈魂,如此諷刺,究竟是誰之過?不過事件受人詬病之同時,亦反映資本主義社會中人性可悲的一面!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