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劃一利率不利小銀行

曾淵滄專欄:劃一利率不利小銀行

又有銀行加息了,這一次不但是加樓宇指揭利率(嚴格說不是加息,而是減少優惠),也加最優惠利率,加定期存款利率,加儲蓄存款利率。但是,這一輪的加息,不是全體銀行一起行動,而是各自行動,有的加,有的不加。
很多年前,香港銀行之間有一個利率協議,即全體銀行的利率是一樣的,但不同的銀行實際上面對不同的顧客,劃一利率對某些銀行不利,因此,那時候有些銀行想以高一點的利率來吸引定期存款時,就發明了所謂「假美元」存款。所謂「假美元」,即銀行以一個固定的滙率買入「港元」,賣出「美元」,然後以「美元」的形式存款,由於存款的貨幣不是港元,不受利率協議所限,可以自由訂利率,因此「假美元」利率就比港元高,由於港元與美元掛鈎,所以銀行又以一個固定的滙率在「假美元」定期存款到期時將這些「美元」轉為港元。
後來,利率協議取消了,奇怪的是,利率協議取消後的很長一段日子,銀行間的利率差別不大,特別是最優惠利率幾乎一樣,每次利率的改變總是由大銀行開始,然後小銀行跟隨。這一回情況不一樣,是一些中小銀行帶頭改,大銀行不改。
大銀行為甚麼不改?因為大銀行明白,別的銀行加那麼一點點息並不會使到人們從自己的銀行將存款提出來改存別的銀行,畢竟,人們存款於銀行除了考慮利率收入外,銀行的穩定、安全程度及分行位置也是重要的參考因素,時間就是金錢,方便很重要。
大銀行付出的利率較低,也就是金錢成本較低,貸款所得的利潤就更高,這就是為甚麼我只考慮買滙控(005),因為滙控是一家巨無霸銀行,貸款利潤的比率最高。
當然,當全民買滙控時,滙控股價升得高,中小型銀行的股價就相對落後,也有機會炒落後,只是炒落後畢竟只是短炒,而不是長期投資。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