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原來是Jimmy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杜甫原來是Jimmy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1961年春我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英語系唸書,跟台大學姐叢掖滋(筆名叢甦)是先後同學。我們都上過JamesHall教授開的現代英國小說的課。有一天,我跟教授閒聊時說到學姐的散文寫得非常出色。說了半天,他還是一面茫然。我取出紙筆寫下TseungYehTzu三個「字」。他接過看了看,失笑道:Oh!It'sMissYeah!
TseungYehTzu三個「字」,像JamesHall教授這種「外人」,憑記憶勉強可以識辨字型,但發音就難應付了。事隔多年,我跟舊同學閒聊,才知道學姐有洋名叫Dorothy。人在異鄉討生活,為了溝通,為了在叫救命時讓人家知道你是誰,確有取個洋名的需要。譬如說有芳名喬瓊瓊的女士,到紐約公幹,酒會後交換了名片,對方回家後打算請她周末barbecue,拿出她名片一看,QiaoQiongQiong,唸不出來,儍了,只好作罷。如果她叫Vivian,問題就簡單多了。

余光中有妙文〈戲孔三題〉,說來湊巧,也與洋名有關。限於篇幅,只能就其要義魔幻演繹一番。事緣韓愈應邀要到倫敦去開國際漢學研討會,行前兩天跑到文具店印製名片。老闆拿出《新華字典》,查出漢語拼音,唸着唸着,HanYu?聽來不是HangYou的諧音嗎?吊死你?學洋人規矩把姓名倒過來也不成,YouHang就是趕人家去上吊。正左右為難時,突然想到韓愈的故鄉,大叫一聲有了,「韓老,你不是叫昌黎嗎?名片就印CharlieHan吧。」
韓愈走後接下來的一個客人是杜甫。TuFu?不成。怎忍詩聖成豆腐。那麼倒過來呢?FuTu?也不成,聽來就像「糊塗」。幸虧古人別號多多。杜子美!太現成了,子美先生,你就叫JimmyTu吧。店舖快關門時,孔老夫子匆匆趕來,也要印製名片。番書仔出身的老闆也不等他開腔,搶先親切的跟他打招呼,Hi!Johnny!他記得:孔子名丘,字仲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