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拍遺容成數碼遺物

手機拍遺容成數碼遺物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一九九六年定下教宗喪禮儀式安排,明確規定除了認可攝影師,禁止拍攝「病榻上或逝世後」的教宗。在梵蒂岡周一起讓公眾瞻仰教宗遺容,聖伯多祿大教堂內也有告示牌寫明禁止攝影。不過,本周在教堂裏伴着教宗安眠的,不止禱告聲和聖樂,還有閃不停的小燈和快門開關咔嚓聲,教廷人員並沒有阻止瞻養教宗的人用手機拍下重要的數碼遺物。
教堂與手機,大概是羅馬市最重要也最極端的兩樣事物,兩者一舊一新,前者愈大愈有氣勢,後者愈小愈顯架勢。對於視擁有最新科技手機為身份象徵的羅馬人來說,透過手機的攝影鏡頭來看這次歷史性的宗教大事是理所當然的事。
十九歲的帕倫特在瞻養教宗遺容的短短三十秒裏,用手機飛快拍了八幀照片。「人人都拍照是當然的。他們都想記住這一刻。」傳媒評論員尼科萊蒂則說:「從前的朝聖者會帶走一點遺物,例如聖人身上一小塊布。在這裏,保留遺物之舉提升到虛幻的層次,他們帶走的是數碼遺物。」

絕不做螢幕保護程式
無處不在的手機,這周還有另一較實在的角色──當局透過手機短訊,通知公眾瞻仰遺容人龍何時截停。但最讓人注目的,是有拍照功能的手機已悄悄成為宗教體驗的重要部份。尼科萊蒂說:「被全球鏡頭瞄準的聖伯多祿大教堂,已成為數碼世界的最神聖聖地。人們排隊時沒有唱聖詠或祈禱,而是舉起手機拍拍拍。」
這成千上萬拍下自己親眼見到教宗長眠一刻的人,會如何處置這大量數碼遺物,不得而知。從博爾扎諾駕車逾五百公里趕到羅馬的三十四歲警察薩貝塔說,他會將照片珍藏起來,留給兩名孩子,但矢言「絕不會拿來做電腦螢幕保護程式或類似的事──這是神聖的紀念品」。
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