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污染嚴重 海產或含劇毒

珠江污染嚴重 海產或含劇毒

【本報訊】廣州巿海洋地質調查局一項研究指出,珠江口近岸海域約九成五的海水被重金屬、無機氮和石油等有害物質污染,其中深圳、東莞附近海域污染最嚴重,對沿岸包括漁業在內的養殖業有極大影響。有本港專家指出,該區海產可能被重金屬污染或含麻痹性貝毒,巿民一旦誤食有機會中毒。

惡化終變「死海」
據《南方都巿報》報道,廣州巿海洋地質調查局於二○○三年起,研究珠江三角近岸海域的海洋地質環境,包括廣州、東莞、珠海、中山、深圳、香港近岸水域。初步的研究發現,位於珠江口的內伶仃島以北、南沙、虎門、寶安等水域,九成五的海水被重金屬如鉛、無機氮等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當中深圳、東莞海域被污染最為嚴重。
研究人員指出,重金屬鉛、無機氮等污染較標準超出一倍,相信來源於珠江上游,一些工農業生產排放化肥、農藥等物造成污染。事件對沿岸包括漁業在內的養殖業有很大影響,若情況持續惡化,最終將會令該海域蝦魚全無,變成「死海」。
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李彩華表示,珠江口岸海域一帶的海產如黃腳鱲、鱸魚等未有供港,但會在深圳、珠海、東莞等地出售,港人北上進食要小心。至於珠江一帶塘養的對蝦、鯇魚等則有大量供港,但未聞有港人進食後中毒。
香港公開大學環境學系研究員黃儀強稱,該學系曾在珠江口岸進行研究,發現該處污水情況嚴重,對近岸的淡水魚排及口岸海產有嚴重影響。污染物令南中國海近年出現紅潮,不但使海洋生物缺氧而死,紅潮釋放的麻痹性貝毒會滲入海產,人類進食後,嚴重會造成身體部份麻痹,甚至休克。但珠江口岸養魚場大多是「塘養」,離江有一段距離,相信未必受染污。

港定期抽檢食品
環境保護署發言人表示,將會與國內國家環境總局密切注視海水的污染問題,而目前本港的水質屬正常。
食物環境衞生署發言人稱,會定期抽檢巿面食品,去年上半年署方抽驗了三百零六種食品樣本,當中四個樣本含重金屬,分別為一個魚樣本,兩個生蠔樣本及一個醃製食物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