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較常見的慢性病,由於沒有明顯的病徵,患者不易察覺。血壓有收縮壓及舒張壓兩種。據世界衞生組織(WHO)的定義,正常的收縮壓應不多於140mmHg,而舒張壓應不多於90mmHg,若血壓高於這兩個標準,就是高血壓。
約90%-95%的高血壓是原發性,即原因不明;少部份的高血壓屬於繼發性,即由其他疾病引發,例如:腎病、內分泌疾病及血管病變等。長期血壓過高會增加心臟負荷,引致心臟衰竭,可導致中風、腎衰竭、失明等。治療高血壓,一方面要改善生活習慣,少鹽、少吃含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多做運動及保持理想體重。
另一方面是藥物治療,常用的降血壓藥有:(1)利尿藥:促進腎臟排出鈉鹽和水份,令血液容量減低使血壓下降;(2)Beta受體阻滯劑:減慢心跳及擴張血管,使血壓下降;(3)鈣拮抗劑:幫助心肌及血管放鬆,血壓下降;(4)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抑制血管緊張素的轉化,令血管擴張,使血壓下降;(5)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阻止血管緊張素引致血管收縮,使血壓下降。
降血壓藥物一般需要長期服食,病人切勿擅自更改劑量或停藥。藥物雖然不能根治高血壓,但能有效地控制血壓,減少高血壓對身體的損害。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逢周二至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