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唯我獨左 - 李怡

李怡專欄:唯我獨左 - 李怡

北京高層決定董建華下台並由曾蔭權接任這件事,顯然事前並沒有知會香港的傳統左派,更遑論諮詢他們的意見了。原因很簡單,因為一旦諮詢,可以料到必會有不同意見反彈,所以乾脆先造成既成事實。
傳統左派一方面有被蒙在鼓裏的感覺,另方面又不知要如何反應。因此,首先是曾鈺成、梁振英等四位親中紅人,故意留在北京不回香港參加曾蔭權主持的特別行政會議,既是向曾示以顏色,又是向中央表達一下不滿情緒。接着,民建聯又與自由黨醞釀,要推舉另一人與曾蔭權競逐特首。傳統左派內部對中央選曾蔭權繼任更是議論紛紛。
星期天,民建聯議員蔡素玉藉港台節目《給香港的信》,對曾蔭權全面發炮,指親中人士視曾蔭權作風傲慢,「與愛國力量存在文化差異和感情疏離。」她又指曾蔭權在九七年六月三十日接受英國皇儲頒授爵位,而當時的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也只保持平民身份。

蔡素玉是否代表傳統左派公開表達對曾蔭權接任特首的不滿呢?相信以她在二○○○年選立法會前才加入民建聯的較為資淺的左派身份,傳統左派未必會找她作為代言人。而她發表這段言論後,民建聯主席馬力也表示她的言論「並非民建聯立場」,但她的言論反映傳統左派的內部議論,卻是顯而易見的。資深左派、工聯會會長鄭耀棠日前在電台節目中也表達了類似的「心結」,他說左派人士對港英政府培養的官員有「看法」,但未至於「咬牙切齒」的地步。相信蔡素玉是聽了左派內部有關曾蔭權的種種議論,只不過她不知輕重地直桶桶說出來吧了。

傳統左派基於中共長期的「階級鬥爭」觀念,對港英政府培養的官員「不信任」是一脈相承的。董建華任特首最初幾年,陳方安生以政務司司長統帥所有政府官員,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江澤民在澳門回歸一周年大會上,藉澳門而談香港,指「行政長官既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也是特區政府的首長」,意思是公務員之首不是政務司司長,而是特首。這以後,北京就刻意排擠陳太對特區政府的參與,直至她識趣而請辭。○二年董連任後,委出自己的問責局長班子,算是全權掌管了政府的運作。但之後在二十三條立法、沙士、平機會事件、維港巨星匯事件、領匯事件頻頻失着出錯。北京選任香港特首,是否應將「政治正確」視為唯一標準,至少在強調「以民為本」的胡錦濤這新一代的領導人,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按照中共一黨專政及長期嗜權如命的傳統,選香港特首確實是第一要信任、第二要信任、第三要信任,第四才考慮民望,第五才是這個人的能力。蔡素玉反映的確實是未脫「階級鬥爭」觀點的中共傳統看法。但過去七年多的經驗,說明光有「信任」卻缺乏民望與能力,至少在香港這個言論開放的國際城市,施政不但不順暢,而且事事受制。這給予胡錦濤一個排除江澤民在港勢力的最好理由。既是「以民為本」,民望高企的曾蔭權就是當然之選了。
而且,中共從過去幾年的經驗知道,即使是「港英遺臣」,在「一國」之下,料他也跳不出如來佛的掌心。
怎樣使長期接受「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傳統左派轉過彎來呢?據說中央已特別派人來港,向傳統左派「做工作」了,主要是在肯定他們的「愛國熱誠」的同時,勸告他們不要「自視過高」,不要「唯我獨左」,應顧及社會的多元性。另方面,暫時只給曾蔭權當兩年特首,以觀後效,也是與香港傳統左派的一種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