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愛新急先,造就二手產品市場的興旺,消費之餘,也參與買賣遊戲。陳建成還是中學生時,曾到深水埗鴨寮街街頭的二手店買下一部手提電話,行到街尾的店就賣掉,竟賺了百多元。畢業後,陳建成索性在鴨寮街租下排檔做起手提電話的二手買賣,後來改為買賣二手電子手帳、數碼相機和手提電腦,現已有5間店舖,其成功在於兩項決定。
數碼交易坊(DigitalTrade)先後在旺角先達、灣仔電腦特區及旺角星際城市開設共5間店舖,成功因素很多,但不可忽略陳建成在適時所作的兩大決定。
第一項決定是放棄二手手提電話的生意。陳建成還在租用鴨寮街排檔時,遇到一個可以入舖的機會,但他必須作抉擇,「有間店可以分租舖位給我,但講明不可跟他一樣賣手提電話。」他見手提電話收購和二手競爭白熱化,利潤微薄,於是轉為開拓利潤較高、市場尚新的電子手帳和數碼相機,亦兼做手提電腦,為現時的數碼交易坊定下大方向。
他認為數碼電子產品日日推新,款式轉得快,隨時被其他新品種取代,因此同時買賣不同類型的數碼產品有助減輕風險,「就算電子手帳不再流行,還有另外兩類貨賣,直至找到其他產品取代。」
他的第二項決定是離開深水埗開設分店,進駐旺角先達廣場「手機場」,為數碼交易坊的發展邁出一步。旺角分店於03年9月開業,陳建成就是在沙士期間看出端倪,在百業俱疲之際,二手數碼產品卻未受衝擊,「在那4、5個月裏,生意額並無倒退,反而穩步上升。」
他遂在先達廣場2樓開設首間分店,他覬覦該廣場的人流多為男性,「買賣手提電話或數碼產品的都是男顧客為主,先達現在雖有數間數碼產品二手買賣店,但我初來時,整個場都未見有電子手帳的二手店。」
「有新貨品自然有二手產品,消費者試過將舊的賣掉換錢,自然更樂於買新產品,所以賣新貨和二手的生意是互補的。」陳建成對二手買賣行業的看法,亦是他對前景信心的來源。
消費者對隨身的數碼產品的轉換需求較大,陳建成說,很多人並非因為產品損壞而換,只想找尋功能更好、款式更新的,但買了新之後,就要為舊的找出路,二手市場由此而生。
二手產品同樣要承受跌價或貶值的風險,「若以3000元收購的PDA三個月內賣不去,該機款新貨已跌價,二手亦貶值,可能跌到2500元,我們就只能蝕讓。」但只要定價配合時勢,大部份產品都能成功售出。
開業初期,每月收購貨品中都有1至2部問題貨品,「試過有部相機,買入之後才發覺鎂光燈有問題,此後我們每次都會小心檢查鎂光燈。」從教訓中累積經驗,現時收購的貨品已甚少有此情況。
採訪當天就有客人來放售一部日本品牌的數碼相機,他說:「昨天才見該款相機有售,那客人說買後發覺機身太薄,也不好用,第二日便將之賣掉。另一部SmartPhone(電子手帳手機)則是客人抽獎得來的,他連盒上封口的膠紙也沒撕開,收購價一般可以做到新貨價的八成。」店員均聽從警方忠告,登記來放售貨品的客人名稱、電話及身份證號碼,以保證貨源合法。
記者:葉敏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