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流眼淚是人類很重要的情感宣洩方法,傷心開心會流淚,嬰孩更會用眼淚來表達需求。但醫學界表示,若眼睛經常「水汪汪」未必是好事,有機會是淚管阻塞而令淚水過多,尤其在不足一歲的嬰兒當中,有百分之五至六會因淚管阻塞而出現「溢淚症」。家長若發現孩子雙眼經常無緣無故含着一泡眼淚,或需要及早帶他們求醫治療。 記者:梁洵瑜
中文大學醫學院眼科及視覺學系教授陳偉民接受訪問時表示,眼淚有滋潤眼球作用。在滋潤眼球表面後,淚水會進入眼瞼鼻側的小開口,經由淚管流經淚囊,再由鼻淚管流到鼻腔。若淚管因各種原因出現阻塞,淚水無法流進鼻腔,眼睛的淚水就會堆積過多而呈現「溢淚症」(Epiphora)。
他舉例,如淚管及淚囊暢通,「滴眼藥水後口腔會感到眼藥水嘅苦味,如果淚管塞咗,眼藥水就流唔到鼻腔及口腔。」
成人出現淚水過多,主要原因包括因淚管發炎、淚管以往曾受傷而引致淚管阻塞;另外,睫毛倒生及眼乾也出現淚水分泌過多情況。嬰兒則有機會因先天性眼管未完全暢通,令一雙眼睛經常水汪汪。
陳偉民解釋,約百分之五至六的新生嬰兒,出生後因為淚管未成熟而出現阻塞情況,但當中六至九成嬰兒都可以在一周歲前,淚管自動暢通,淚水分泌回復正常;但仍有個別嬰兒在一周歲後淚管仍未暢通,需要進行約十分鐘的簡單通淚管手術。
他提醒家長,若子女的眼睛經常含着一泡眼淚、或無緣無故流淚、或按着嬰兒鼻樑時眼睛便湧出眼淚來,都可能有淚管阻塞而淚水過多的問題。若嬰兒出現淚管阻塞,應在一歲後做通淚管手術,若延至較大年齡才發現,屆時進行通淚管手術就較為複雜,而經常為嬰兒按摩鼻樑也有助打通淚管。
陳偉民說,市民別誤以為淚水過多只是小問題,用紙巾抹眼即可;經常用紙巾揩抹眼睛容易令眼睛受損及感染,而淚管阻塞也容易併發發炎問題,須及早安排適當治療,包括用手術打通淚管。
傳統的打通淚管手術是在皮膚上切口,打開鼻樑找淚囊,將阻塞部位打通。另外,也可透過較新式的內窺鏡進行淚囊搭橋術,用激光打穿鼻骨,打通淚囊及鼻淚管,把淚水引流到鼻腔。目前威爾斯親王醫院已全部採用內窺鏡手術治療淚管阻塞,成功率達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