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中小銀行加息有苦衷

理財智慧:中小銀行加息有苦衷

香港銀行的生態已經改變,過往銀行的一言堂作風,隨數次更改利率而出現變化。
首先,最優惠利率不再優惠,如果做按揭之時,銀行所給予的是最優惠利率的話,表示銀行認為你的貸款風險可能很高,所以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一般新造樓宇按揭所收取利率也只是P-2.5至P-2.8厘左右。
其次,不同銀行的最優惠利率也可以不同。過往最優惠利率多由滙豐、恒生等大銀行所決定,而其他中小型銀行會跟隨。但到了現在,大銀行與小銀行的最優惠利率可以不同,銀行加減息的時間亦可以不一樣。這與以往要待銀行公會會議之後,一併宣布加減息率決定的做法,截然不同。
日前東亞、渣打及其他中小型銀行率先加息,無論是借貸利率或存款利率,也一併加0.25厘。而部份中小型銀行的加息幅度更大於此數。但是中銀、滙豐和恒生並未跟隨,這反映大型銀行與中小型銀行在加息潮之中所承受的利率壓力絕對不同。
因為大型銀行存戶基數較多,而且資金來源穩定性較高,所以多是資金拆出者──在銀行同業之中把資金拆放予其他銀行;相反,中小型銀行存戶基數較為薄弱,所以要多做生意的話,所需資金便多在銀行同業市場之中拆借回來。

資金成本有分別
近日因為銀根短缺,隔日同業拆息曾高達2厘以上,中小型銀行拆借成本大幅上升;相反,大型銀行因拆出資金,息差收入反而增加。因此中小型銀行為了穩定資金成本,加息以吸引更多存款,是可以理解的。而大銀行不肯加息,以保障本身利益,亦是市場現實。
似乎在銀行業激烈競爭之下,大銀行與中小銀行的矛盾,會因為利益關係而慢慢擴大。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