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萬信徒從日到夜輪候瞻仰教宗<br>「等一世,也要看他」

100萬信徒從日到夜輪候瞻仰教宗
「等一世,也要看他」

【本報訊】周二正午,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廣場,陽光和暖,氣溫是攝氏十七、八度,天很藍,人很多,超過十萬,但現場一片寧謐。就是在這種白鴿滿天飛的寧謐氛圍下,天主教信眾,又或者不是天主教信徒,都耐心地排着隊,等候親自走入聖伯多祿大教堂,向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作最後朝覲。那怕瞻仰教皇的遺容,只是瞥眼的幾十秒,但他們依然願付上兩小時、甚至六小時「打蛇餅」等待。有女信眾說:「在我一生最黑暗的時光,他都與我同在。就算要等一世,我也要看他。」 本報記者梵蒂岡直擊

梵蒂岡周一將教宗遺體由宗座宮移送至聖伯多祿大教堂後,於晚上八時開始讓公眾瞻仰教宗的遺容,至凌晨三時才關起大門,清潔一小時又再讓公眾入內。至周二,已有超過一百萬人走入大教堂內,向教宗作最後致敬。
可是,五十萬人只是小眾,信徒們絡繹不絕從四方八面湧至聖伯多祿廣場。周二一大清早,又是超過十萬人;到正午,人群不見得減少了,在viadellaconciliazione大街全都是排隊等候進廣場的人,人龍像「蛇餅」,蜿延至附近的橫街,直到城外羅馬的台伯河。在廣場外的ottaviano地鐵站內都擠滿人,站內要實施人流管制,一條通道進,一條通道出。

14歲學生一直高舉照片
廣場變成露天祭壇,雖然都是黑壓壓的人頭,但卻不顯嘈吵,大夥兒不是拿着念珠祈禱,就是聚精會神,似乎要保持着肅殺的心情向教宗話別。惟獨是每當廣場上的幾個巨大螢幕播出大教堂內的教宗遺容,人群才響起陣陣的掌聲,他們不肯錯過每一個向教宗致敬的機會。人群一堆一堆,有很多像旅行團帶隊似的小旗子,聚集結隊而來的教友。當局體諒信眾辛苦,民安隊向排隊信眾派發樽裝礦泉水和果汁。
人龍中有一名十四歲的中學生BrakaXheni,不怕手軟,一直高舉教宗的大相。至於Faitanini,則從意大利東岸佩斯卡特半夜驅車帶着妻兒來到廣場,他說:「兩個孩子又倦又冷,我向他們解釋這是事關重大。」從撒丁島來的女信眾索戈斯說:「在我一生最黑暗的時光,他都與我同在。就算要等一世,我也要看他。」

像在天堂步向聖人跟前
心裏有祈盼,不怕等待,終於輪到自己走進大教堂瞻仰教宗的遺容,信眾在跨入大教堂的門檻前,顯得更肅穆。梵蒂岡有人說,教宗的遺體已經塗抹香油防腐了,有人說不,但教宗的遺容是安詳的,看來像是酣睡,只是臉上發光,恍如打了一層發光的蠟。信眾一個接一個告別教宗,在心底向教宗說出告別話語。
道別後,走出大教堂,不少人倚牆哭泣;也有不少人遵照教宗「我很開心,你們也要開心」的叮囑,心寧一片平靜。「在這麼大、這麼宏偉的教堂步向他,就像在天堂步向聖人跟前。」輪候八小時的墨西哥修女西米塔說:「我心情複雜,為我們失去他而悲哀,為他上天堂而喜樂。這經驗加強了我的使命感。」

料喪禮有400萬人送別
周二只是第二天讓公眾瞻仰教宗遺容,相信信徒周三、四、五都會趕往送別教宗。如此熾熱的送別陣容,近年只有英國「人民王妃」戴安娜於九七年車禍逝世時出現過,當時戴妃居住的肯辛頓宮門外都是花海,今次卻是更壯觀的人海。
到周五教宗舉行喪禮,除了逾二百名世界領袖外,意大利當局估計當天送別教宗的群眾會多達四百萬人,單是教宗的波蘭同胞已有一百萬人湧到梵蒂岡。人那麼多,連上月呼籲信眾罷看暢銷小說《達文西密碼》的意大利樞機主教貝爾托內,也走出梵蒂岡,到羅馬街頭為排隊信眾打氣。意大利已加強保安,甚至出動導彈保安,聖伯多祿廣場上空,偶然也可以看見直升機在盤旋。
人海送別教宗,教宗即使不獲正式封聖,也已經由信眾封聖了;即使未被正式尊稱「大若望保祿」,聖伯多祿廣場上的情景已經說明他的「大」,已說明教宗在人群中的地位。

教宗遺體由宗座宮送進聖伯多祿大教堂時,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徒爭相觀看。
路透社

梵蒂岡擠滿悼念教宗的人潮;十四歲的中學生BrakaXheni,不怕手軟,一直高舉教宗的大相。
凌樹輝梵蒂岡傳真

聖伯多祿廣場掠影
一名女孩高舉教宗相片,向他致敬。
路透社

聖伯多祿廣場掠影
等候瞻仰教宗遺容期間,這名教徒默默為教宗祈禱。
美聯社

聖伯多祿廣場掠影
瞻仰教宗遺體的信徒,邊為他鼓掌邊傷心落淚,獻上最後致敬。
路透社

聖伯多祿廣場掠影
信徒從電視直播看到教宗遺體移送教堂時,激動擁抱。
美聯社

本報記者凌樹輝、凌樹輝(右)梵蒂岡直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