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觀近望:炒「引入新股東」風險高

遠觀近望:炒「引入新股東」風險高

美國上周公布的經濟數據參差,但油價升上新高,頓時令美股再受壓。踏入第2季,大家要留意的仍是油價走勢,除油價外,美國企業亦即將公布首季業績,率先在周四發表成績表的杜指成份股是美國鋁業,且看成本上升下的業績能否令市場感到滿意了。對於次季業績,市場人士一般預期平均盈利增長為8.2%,遠較首季的20%為低,當中原料及能源價格的上升,將是拖累盈利增長最主要的原因。
美股上周表現雖差強人意,但港股假期前則先跌後升,即使部份銀行中午時段先後宣布調升存款及最優惠利率,亦無損大市走勢,顯然是息率走勢更明朗化後,大家少了後顧之憂的反應。
油價上升為中石油(857)帶來的貢獻,並未能抵銷其他國企的弱勢,國指最後以下跌15點收市,報4851點,當中以中電信(728)表現較弱,1.8%的跌幅已等於指數中7點跌幅,其一浪低於一浪走勢是國指再往上衝的絆腳石。
創業板股仔繼續熱炒,升幅榜頭10位中佔有7位,升幅由3成至8成多不等,亞綱(8080)持續有資金追捧,周一上升82%,再創近兩年新高外,但上周另一隻勁炒的金屬電子交易所(8161)卻一度回落逾2成,顯示當中涉及的風險極高。
今日再與大家談談風險問題。首先談一談引入新股東事宜,引入新股東雖為公司業務帶來轉變,但這些公司過往業績都比較差,故此新股東需時清理舊有業務。至於新股東引入的業務,暫時沒實際往績作參考。
以金龍船(318)為例,現只知新股東擬把公司改發展成消費股,但當中實質業務情況,例如盈利數字,卻暫無可奉告,故此單憑新股東入主便買入股票,顯是盲目跟風,雖可乘機獲利,但風險極高。
投資者在買這類股票時實應三思而後行,不妨等待入主的新股東整理好業務,公司有盈利時再作出投資決定。
連敬涵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連敬涵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