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評價莊家3點考慮

理財智慧:評價莊家3點考慮

判別認股證發行商質素的另外一個準則,就是看看認股證的買入賣出差價究竟有多大。
差價的計算方法,可參考以下公式:
差價百分比=賣出價-買入價÷賣出價×100%
差價是認股證買賣成本之一,既然是成本,當然是愈小愈好。根據交易所規定,認股證的莊家需要在交易時段開出買入和賣出價。正因為在大利市機能夠看到市場的深度,亦即有多少人及多少數量在市場買賣,那麼投資者便可以自己判別認股證莊家是否勤力,以及認股證本身的流動性是否足夠。
一些快將到期的末日輪,又或者一些非常價內或價外的認股證,最常見到的是買賣雙方各有一經紀掛牌,而它們的經紀編號都是相同的號碼,這很大機會是莊家正提供流動性服務。要知道莊家是否稱職,可以從下面幾點考慮:
(1)在買盤及賣盤所開出的數量,究竟有多少手?
如果排隊買入及賣出的認股證份數太少,對於投資者而言,這些流動性服務只是聊勝於無。例如認股證已屬價外而且是末日輪,價格也許只是兩三仙1股,就算莊家是掛出10萬股買賣,也只是三數千元。因此,對於想套現或買入認股證的投資者來說,只是杯水車薪而已。
(2)看看買入及賣出價的差價有多少。
通常股票的買入賣出差價只是相差一個價位,但是認股證有時交投較淡靜,所以掛牌買賣的都是莊家1人,這時便要看看莊家開出差價是多少。如果差價百分比超越5%,便要重新考慮應否買賣這隻認股證。
(3)當正股價格變動之時,認股證價格變動的反應是否夠快?
如果次次莊家開價都是慢幾拍,便要考慮是否買賣這隻認股證了。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