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為政府添籌碼

學者:為政府添籌碼

中國民間反日情緒持續高漲,內地學者對民眾的簽名、罷賣行動也多表示讚賞。其實,連串言行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政府的默許和鼓勵。這既是中國政府對外交涉的籌碼,也是轉移國內及國際焦點的有效手段。

同仇敵愾解決台日問題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高恒認為,採取聯名狀告、致信國際組織等方式,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做了政府「不大合適」去做的事。他建議,民間組織應利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的契機,把聲勢做足,「不是中國人一定要揪住日本的歷史問題不放,而是日本根本不承認其罪行。」
不過,身在美國的政論家林保華指出,中國選擇這個時候煽動反日情緒,是內政所需,與台灣有關,必須把日本與台灣綁在一起,以激發同仇敵愾的心理,為反分裂法爭取更多的民意支持。
由於日本與美國簽署安保條約時,列入台海問題,加上日本政要一再反對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令處境被動的北京更為惱火。教科書問題、「常任」問題,給北京找到反擊的着力點。中國外交部先後三次公開表示,民眾簽名行動不是反日,是要求日本在歷史問題上採取正確的、負責任的態度。
另外,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南韓在日本「常任」、教科書、獨島問題上採取的強硬立場,也使北京受壓。北京如果立場稍為軟化,相比較之下,勢必引起民憤,令本已不穩定的社會局面更為動盪。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