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接見香港各界國慶觀禮團時,在講話中曾說道:「我們衷心希望,港澳各界人士……團結起來,抓住機遇謀發展,同心同德保穩定,包容共濟促和諧。」
只不過短短半年時間,在香港經濟前景漸趨平穩,社會氣氛隨前特首董建華下台漸趨平和的時候,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蔡素玉,明顯地沒有緊隨胡主席的路線,近日在電台節目中,對署理特首曾蔭權先生提出頗不客氣的批評。稍為緩和的政治氣候,突然卻變得有點緊張起來。
蔡女士言論的重點,概括起來,是說兩次7.1大遊行後,國家對港策略出現調整。在挑選特區首長時,一改過往只專注於候選人意識形態的方針,改為考量候選人是否擁有管治能力,是否有能力保持本港經濟復甦的局面。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蔡女士看來,才令曾蔭權先生突圍而出,成為有機會問鼎下屆特首的競逐者。
甚麼原因令蔡議員偏離胡主席要求特區保持和諧平穩的局面呢?從蔡素玉的字裏行間,可看出過去傳統左派勢力與港英政府之間的纏繞,並未隨回歸而消失。基於這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今天曾效力港英政府的署理特首曾蔭權先生出任下屆特首的行程看漲,傳統左派當然不滿。
另方面,傳統左派力量一心以為憑着他們的背景,在國家一國兩制政策下,應在特區政治舞台上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但上述國家政策(重能力輕意識形態)的調整,卻打擊了傳統左派勢力欲進一步擴展在特區內政治影響力的企圖。只要未來特首有能力管好香港,國家似乎並不介意那人過往是否曾出仕於港英政府,無形中令傳統左派的政治資本在頃刻間大幅貶值。由此而令傳統左派勢力對署理特首曾蔭權產生牴觸情緒,也是自然不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