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twothousandandfive?
Yeartwentyohfive?
用英語讀年份,向來是把年份分拆為兩部份,以一九九七年為例,說法是nineteenninety-seven。但踏入新千禧的興奮,令大家異口同聲改為說yeartwothousand(二千年),至今年仍繼續說yeartwothousandandfive(二千零五年)。英語專家對這個累贅說法甚麼時候才被公眾摒棄眾說紛紜。
將年份分成兩部份來讀,多個世紀以來已有共識,如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誕生於一九○五年,會讀成nineteenohfive(oh即英文中的O字發音,這是公認的讀法。以此推論,今年應讀成twentyohfive。但如果問十個英語人士,十個都會把二○○五年讀成yeartwothousandandfive。
對於這種反常又累贅說法要流行到何時,專家意見不同。《劍橋英語百科全書》作者克里斯特爾教授說:「這種事最講節奏。」他認為,把二○○五年讀成yeartwothousandandfive,像「火車隆隆行駛」,勝於讀成「生硬」的twentyohfive,但二○一一年就很適合用twentyeleven的讀法。
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