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挽式微趨勢 解決神父短缺<br>新教宗首務選取封號

須挽式微趨勢 解決神父短缺
新教宗首務選取封號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走了,當他的喪禮結束後,一百一十七名樞機主教將會齊集在西斯汀小教堂,選出新教宗。當梵蒂岡專家已提出新教宗要面對的挑戰時,新教宗的首項工作其實是替自己取一個適合作為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封號。他可以從歷史或信仰取靈感,挑出能反映自己的神學思想或個人喜好的名字,梵蒂岡觀察家都鑑「名」辨色,由此推測新任教宗打算如何領導教廷。

根據梵蒂岡傳統,一百一十七名樞機主教會在教宗死後十五日,即是最快在本月十七日,在梵蒂岡西斯汀小教堂舉行秘密會議選舉新教宗。當選教宗的人,會被問是否願意擔起重任,以及想取一個甚麼封號,他可以選擇將自己教名轉為拉丁文、用聖人的名字、用歷任教宗名字,甚至以美德為名。
上周六辭世的教宗一九七八年當選教皇時,選用若望保祿二世為封號就是一個圓滑的決定。他的前任若望保祿一世上任僅一個月就逝世,他取若望保祿二世為封號有延續的意思。若望保祿一世是首位同時選用兩位前人封號的教宗,為的是紀念他之前兩任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和保祿六世。

沒教宗取「伯多祿」
新任教宗還可以選一個自信擁有的美德作封號,例如「庇護」(Pius)解虔誠、「依諾森」(Innocent)是率真、「格來孟」(Clement)解仁慈。他也可出於個人原因,若望二十二世取名若望就是為紀念父親。
雖然沒明文規定,但新教宗多半不會取用「伯多祿」(Peter)這名字,以示尊敬首任教皇、宗徒伯多祿。一○○九年當選的教宗色爾爵四世本名伯多祿,但他認為自命伯多祿二世未免傲慢,因而另取新名。
長期以來,若望(John)這名字最得歷任教宗青睞,有二十三人取用;額我略(Gregory)有十六次;格來孟十四次;良(Leo)十三次。一○○○年前,教宗多保留自己的教名,首位破例的是五三三年的若望二世。本名默丘里(Mercury)的他,認為以一個羅馬異教神祇的名字來領導教會有欠妥當。

「若望」顯示想改革
梵蒂岡事務專家指出,下一任教宗如果取名「若望保祿三世」的話,可顯示他希望繼續前任的領導風格;而鑑於教會日益着重福音的教導,若取宗徒的名字也很適合;倘取「若望二十四世」,則顯示以改革教會為目標;「保祿七世」表示會着重道德立場;「庇護十三世」可能意味想回歸傳統,甚至扭轉多年來一些激進的改變。
新教宗在取了之後,立即便要面對一項艱巨挑戰──挽救歐洲地區天主教式微的趨勢。西歐地區問題尤其嚴峻,上教堂的人數愈來愈少,神職人員平均年齡愈來愈大,新任神父人數更是暴跌,去年愛爾蘭都柏林只有一名新神父。
向來是天主教「地盤」的拉丁美洲,亦受到努力不懈的基督教福音派傳道人的「入侵」;就算是最多天主教徒的國家巴西,近三十年天主教徒比例也在下降。只有非洲地區仍有信徒增長趨勢。隨着恐怖主義造成的張力增強,梵蒂岡亦要想辦法避免回教與西方之間的「文化衝突」。另外,新教宗也會備受壓力要改革教廷,包括削弱文官權力、增強民主性,以及同意到達某個年齡就退休。
法新社/英國《每日電訊報》

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大批信徒周日晚手持蠟燭參與悼念教宗的巡遊。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