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孚
國民黨派出以副主席江丙坤為首的參訪團,到大陸訪問了四五天,以「緬懷之旅」、「經貿之旅」為名,終於完成了「破冰之旅」,破了凍結了五十多年之冰,打開了國共之間長時期不相往來的局面,緩和了因北京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而出現的緊張,使兩岸的局勢比「三二六大遊行」以前更呈現緩和,使那些說《反分裂法》製造了緊張的指摘煙消雲散。台灣海峽的形勢也就依然朝緩和的方向發展,而不是愈來愈緊張。
這個參訪團為甚麼要標榜「緬懷之旅」、「經貿之旅」和「破冰之旅」呢?因為他們是以到廣州為七十二烈士掃墓,到南京謁中山陵,到北京拜孫中山的衣冠塚為名的,緬懷先烈,因此是「緬懷之旅」。他們在北京的會談,主要是談經貿的問題,不及政治,因為國民黨現在不是執政黨,但卻是立法院中第一大黨。
政治的事情需要執政的民進黨來解決,但經濟貿易的問題卻可以推動成事,春節包機的問題就是國民黨推動成事的。這次的會談雖然只不過兩三小時,卻是收穫不少。最初宣傳是取得了十項共識,最後在大陸上卻改稱為有了十二項成果。成果顯然比共識重要,共識是彼此有相同的看法,成果則是不僅僅有看法,而且是有成有果了,至少是雙方都認為這些一致的看法是可以有成有果。「經貿之旅」,不虛此行。
儘管這些共識、這些成果,也還得由執政的民進黨通過政府來執行,這至少是顯示了這些問題如此解決,是兩岸共同的願望,執政的民進黨政府不得漠然視之。
民進黨花了那麼大的氣力,才在「三二六」那天湊了二十七八萬人上街作反《反分裂法》的大遊行,製造了緊張,但國民黨卻用這個三四十人的參訪團,到大陸走一趟,就把這緊張輕輕化解了。
「三二六大遊行」的當天,陳水扁還受到這樣的衝擊。他的總統府的一位「資政」,鼎鼎大名的「綠色台商」許文龍,發表了一篇退休感言,說他反對「台獨」,同意只有一個中國,《反分裂法》的出現使他心裏踏實了許多。他雖然沒有明說,不言而喻,至少是表示他相信北京方面是堅守台灣不獨,大陸不武的諾言的,除非台灣有人破壞了《反分裂法》中的三條底線,那才會引得北京動武。
《反分裂法》實際是和平的立法,你不亂來,他也就不會亂打。反對《反分裂法》的人硬說它是強調非和平手段的立法,那是把因果顛倒了。你不拋出「台獨」的因,就不會有人家來打的果。許文龍是這樣看《反分裂法》的。
許文龍從支持李登輝、陳水扁的「台獨」主張,到終於拋出反對「台獨」的退休感言,對「三二六大遊行」是一個不言而喻的迎頭一擊。他以外,著名的「綠色台商」中,還有張榮發、殷琪……也有類似的傾向。施振榮還辭去了總統府「國策顧問」之職,和許文龍一樣掛冠求去。台灣的人心在變,恐怕不能再說主流民意是支持「台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