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差收窄 被迫加息

息差收窄 被迫加息

【本報訊】雖然本港銀行界已取消利率協議,但本地銀行在息率決策上,仍是不成文地奉行寡頭領導模式,即各行均傾向追隨滙豐的決定;去年底,曾有個別銀行企圖在息率決策上獨立自主,但最後敵不過其他銀行響應滙豐的行動,被迫重新調整息率「歸隊」。今次中型銀行能成功反撲,罕有地跟隨渣打及東亞加息,業界指關鍵是息差持續收窄的壓力,已迫得存款基礎不及滙豐等的中型銀行,不能不以加息回應,但銀行界亦相信,中型銀行另起加息「爐灶」的模式,應該不會成為未來市場息率政策的主流。

各自加息不會經常出現
中信嘉華銀行司庫劉卓衡認為,是次中型銀行自行加息,屬較特殊情況,主要因優惠利率與同業拆息收窄得厲害之故,但始終滙豐、恒生及中銀香港等大行,在市場上最具影響力,故他預料自行加息情況日後不會經常出現。
對於是次加息是否中型銀行洽商後的一致行動,渣打香港行政總裁蘇利民指出,該行加息是經過內部評估後的獨立決定。劉卓衡亦指同業先後加息是因為對息率前景有相近想法,不存在一致行動。
一向主張「少幅慢加」策略的滙豐,由於儲蓄及往來帳戶存款雄厚,在拆息市場上是賺取利息的拆出一方,業界指若該行太頻密回應拆息上升而調高儲蓄利率,一旦資金回流或炒人民幣熱潮重臨,令拆息跌回近零水平,滙豐便得不償失。

渣打銀行行政總裁蘇利民指短期仍有加息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