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最簡單的工夫,偏偏最考技巧,比如我,永遠沒有辦法端出一碟成功的炒飯。
做不出滿漢全席,我不會責怪自己,可是炒不出一碟好飯,卻不能不質疑自己的智商。好的炒飯有兩種:或濕或乾。有陽光的周末,最好的午餐是開一罐冰鎮啤酒,配一碟蝦仁炒飯。那碟炒飯,顆粒分明,蝦鮮蛋滑,蛋液七成熟,陽光下,每一顆飯粒都包裹着一層淺黃色半透明的薄膜,顫顫慄慄,而又圓圓潤潤……這是我的夢想。事實上,我炒的飯不是太乾便是太濕,有時候,雞蛋與飯粒像乾柴烈火,更多的時候,它們的關係陷入曖昧狀態,潮濕模糊……
濕炒飯不容易,乾炒飯也不易為。失敗了這麼多年,我對自己的要求一點點降低,不再幻想炒出一碟好飯,只望有幸遇上一碟。
一天晚上,朋友帶我去一間西餐廳,到了那兒,才發現餐廳已經易手,變成了一間印尼餐廳。既來之,則安之,我們在室外的餐桌邊坐下來,我嘗試着點了一碟炒飯。侍應端着飯走過來,遠遠地,我已經聞到剛烈張揚充滿性格的香氣!忍不住暗暗喝一聲采!那是一碟標準的平民炒飯,材料除了飯只有零星的一些雞肉,可是每一粒飯都炒得既乾且爽,月光下,粒粒米飯散發着烏亮油潤的光,晶瑩如珠;飯粒入口,卻又有着糯米般軟糯煙韌的質感,細嚼之下,雞肉的甜味居然從炒飯中滲透出來,更是意外之喜。唯一不便的,是那兒交通欠佳,須駕車前往,所以不能飲帶汽的酒精類飲品,否則風味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