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路費每度1毫 即時登陸港九<br>慧峰洽租地鐵網供電

過路費每度1毫 即時登陸港九
慧峰洽租地鐵網供電

【本報訊】上周突然宣布夥拍李小琳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進軍本港供電市場,但可行性備受質疑的慧峯集團(8228),原來已靜靜地向地鐵(066)招手,希望透過連接鐵路的電纜系統,支付每度電0.1元的「過網費」,展開其供電的大計。若然成事,兩電是否願意開放電網已不再是問題。

接近慧峯的消息人士透露,慧峯持股30%的中港電力,正着手解決如何能盡快向本港用戶供電的問題,其中一個方案,是租用地鐵沿線為列車供電的輸電系統,藉此作為中港電力覆蓋港島及九龍區的主幹電網,有關途徑完全不需經過兩電的電網。
消息又表示,中港電力與地鐵曾就此事進行洽商,慧峯願意支付每度電1毫的「過網費」。地鐵發言人則表示,未能證實有關消息。

毋須問准中電港燈
該消息人士又表示,慧峯現時計劃從內地採購的電力,每度電成本為0.5元,初步計劃將零售價定於0.8元,較中電控股(002)每度電介乎0.85至0.99元,及香港電燈(006)的0.82至1.18元便宜。不過消息人士不肯透露,中港電力是從何處取得電力售予本港;本報截至昨日仍未能接觸中港電力或慧峯求證。已知的是,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持有大亞灣核電廠股權。
有外資證券行分析員表示,透過地鐵沿線電纜供電,是一個可行、並可巧妙地避開中電及港燈電網的妙計,從而既可向主要客戶群供電,中港電力亦不須為鋪設主電纜投放大量資金,只需鋪設投資較小、連接由地鐵站至大廈的電纜便可以。

零售價較兩電便宜
該分析員又指出,若中港電力能利用地鐵沿線電纜,可算已成功了一大半,因電力並不像電訊市場,有阻礙發展的「最後一里」問題,基本上所有大廈的電線均屬於業主,兩電無權妨礙中港電力「入屋」;而且地鐵沿線亦不乏人口密度高的屋苑及商廈,客源不成問題。
其實,地鐵雖然主要從事公共交通業務,但一直有投資非運輸業務,最明顯的是物業發展。另外,地鐵成立從事固網業務的附屬公司TraxComm,已於去年1月開始運作及管理地鐵的頻寬網絡,為多家本港電訊營運商提供服務,去年的電訊收入升20.2%至2.38億元。
有市場人士指出,從李小琳去年8月曾會晤前特首董建華,並於10月籌備中港電力來看;加上自事件曝光後,港府高層多次對中港電力加入市場表示歡迎,似乎此事已得到港府的「祝福」;而且港府是地鐵大股東,中港電力與地鐵合作的可能絕不可抹煞。

技術可行穩定成疑
不過,另一外資證券行分析員則指出,若透過地鐵沿線電纜供電的技術真的可行,還需解決供電穩定性,及是否會影響地鐵服務等問題;中港電力亦應與地鐵簽訂獨家協議,以免其他企業「抄橋」。該分析員相信,中港電力及地鐵需為增加電纜之容量,再投入相當資金;但始終認為該做法的不穩定因素太多。
自慧峯投資電力市場的消息公布後,股價上周曾急升逾倍,至上周五回軟,跌30.3%,報0.69元(見圖)。

潘國濂(左)及潘樹人父子的慧峯自宣布投資電力市場後,股價即時飆升。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