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爾(Cartel)乃透過統一價格,防止競爭來增加共同利潤的企業聯盟,這種聯盟通常以「默契」形式進行,對社會大眾不公。
可能大家會即時想起本地的油公司,雖然油公司否認存在卡特爾,但其油價調節的機制及本地油價遠高於國際油價,則很容易引起市民有這樣的印象,這亦是港府積極研究打破這種局面的原因。
然而,近期本地銀行的一些做法,又令筆者對銀行業出現卡特爾感到憂慮。事實上,在本地銀行取消利率協議之前,銀行界一直透過銀行公會以協議方式調節利率,在政府「支持」下,銀行業一直享有令人羨慕的高息差。
不過,自協議機制取消後,銀行在激烈競爭下,息差一直收窄,樓宇按揭業務尤其是,有關業務現已如同雞肋,這不但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也是銀行業不積極培訓信貸人才的結果,在要面對競爭及對社會大眾公平的原則下,銀行界應該提高競爭力以及痛定思痛,積極培訓信貸人才,方是良藥,但看來銀行界並沒有這樣做,反而有令卡特爾復活的傾向。
本地銀行早前加息1/4厘,但按揭利率除因優惠利率上升而上升外,更因下限提升而變相加得更多,各銀行剛宣布今天開始將下限調高,看似為大局着想,不加優惠利率,但其實這與大局無關,只增加了銀行卡特爾式的利潤,金管局不應縱容有關行為,立法會議員亦應對此正視,一則銀行的惡性競爭不應以卡特爾方法糾正;二則社會大眾之利益必須得到公正的維護,香港人不要卡特爾!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