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我真係好想學彈琴。」一個多普通的心願,但對念小二的赤貧學生孔嘉然來說,卻是那麼遙不可及。今天是兒童節,社區組織協會指,全港有三十萬名貧窮兒童,當中不乏成績優異的好學生,但往往因付不起高昂的上網費,拿不出郊遊費等各項雜費,被迫欠交功課,甚至每月要「停課」數天,令學業大受影響。 記者:雷子樂
「我覺得唔公平!」念小四的區能坤,去年才來港定居,現時測驗、考試已取得八、九十分,但每日一篇的網上功課,卻是他學習上的死穴,「屋企冇得上網,成日交唔到功課,最後呢一科唔及格。」同樣付不出每月八十元上網費用的小三學生陳善儀也懊惱地說:「我哋唔夠十二歲,借唔到公共圖書館嘅電腦用,同學喺網上學到乜,唔會講畀我知。」
每周要「停課」一天
社協幹事施麗珊昨日在記者會表示,為應付學習,家長要為孩子張羅最少四十三項開支,佔每年支出百分之五至十。她批評不少學校都濫收如班衫費、全班郊遊費等雜費,有幼稚園學童因父母付不起每周一次的親子郊遊費,被迫每周「停課」一天,部份學校准許學生考試時查電子辭典,對連字典也買不起的學生極不公平。
全港一百三十萬名兒童當中,逾三十萬是窮孩子,當中近半活在綜援家庭,較十年前上升七倍。施麗珊慨歎,從前的新移民學童或窮孩子,靠苦讀就能考取佳績,有望脫貧。不過,今天連幼稚園已着重運用資訊科技學習,又要求學生發展多元智能,令清貧學生受到排斥。「佢哋即使同樣咁聰明,冇錢就攞唔到好成績」。
社協促請各學校擴大豁免學生支付雜費的範圍,減輕貧窮學生的負擔,避免因此令學業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