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供求關係主導價格升跌

投資學堂:供求關係主導價格升跌

任何投資工具價格之升跌,主要是決定於當時市場之供求關係,大家只要能弄清楚當時市場是「供過於求」還是「求過於供」,便能輕而易舉地掌握市況的走勢。「供求定律」是最基礎的經濟學入門理論,只要明白理論背後的邏輯及道理,配合市場數據及心理分析,就算只是中學程度的經濟學基礎,也不難對市況及價格走勢作出準確的預測。
就以股市為例,股價的波動建基於市場上的買賣盤強弱比較。「供求定律」指出,價格愈便宜,需求愈大,供應愈少;價格愈貴,需求愈少,供應愈多。除此之外,就是供過於求會令價格下跌;求過於供會令價格上升。
股市短線的波動就視乎短期資金的流向而定,當資金流入股市,代表需求增加,吸納了市場積壓的沽盤,導致股價上升。股價愈升,獲利沽盤愈多,股價便有下調的壓力(供過於求)。故此,股市永遠是升升跌跌的循環周期。
但有一點要留意,就是投資市場裏充斥着「投機」的心態,此心態導致出現短暫的錯誤行為,就是股價愈升,需求反而增加,因為投機者會蜂擁入市以期獲取短線利潤,令市場出現一批短線的需求。若從長遠的角度分析,此等需求是假需求,只是短線,不可作準,同時更會在短時間內從需求變成供應,令股價回落。
要利用「供求定律」分析市況走勢,一定要弄清當前的供求關係,了解供應者及需求者的心態,究竟是買家急不及待,還是沽家急不及待。而一些基本因素及數據則有助大家對「求過於供」還是「供過於求」的情況作出判斷。

樓市崩堤源自供過於求
過去30年的樓市基本上是求過於供,故此創造了樓市不跌的神話。然而,樓市的崩潰亦源自供求關係的轉變,因為一些社會結構性的因素令樓市從「求過於供」變成「供過於求」,導致樓價大跌。樓價不斷受虛假的需求(投機者)推高及誤導,令到在97年的香港市民誤以為樓市仍是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承接了極大量的供應量。當樓價跌至極低的水平,樓價愈跌,有能力買樓的人愈多,需求自然增加,樓價便回升,這是頗為簡單顯淺的道理。
現時市場上不少人以政府的「托市措施」中,限制樓宇供應作為推銷的理據,不斷游說大家現時是供應不足,供不應求,樓價還會大升!是耶?非耶?話明是「供求關係」,又怎可以只講供應少而不談需求呢(是真需求,不是假需求)?本文只是先給大家一個「供求定律」與價格的概念,由於篇幅所限,有關分析樓市及股市內的供求理念,以及需考慮的角度和應用,留待筆者於周日的專欄再續。
(小啟:譚紹興外遊,本欄由沈振盈暫代)
沈振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沈振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