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衡量發行人質素有方法

理財智慧:衡量發行人質素有方法

怎樣才算是一個良好的認股證發行商?相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答案。一些散戶購買某些發行商所發行的認股證,假若曾經有錢賺,便叫做好;相反,如果試過虧蝕,便叫做不好。當然賺蝕的原因有很多,正股股價的變化,認股證的價外價內值,也對賺蝕構成影響。
現時約有14間認股證發行商是活躍於市場的,而要成為認股證發行商,港交所是有很嚴格要求的。例如發行商所擁有的資產要數以十億元計,最低限度要符合上市條例的有關規定,才能發行認股證。正因為交易所對於發行人要求嚴格,所以發行商多以歐美大型商人銀行或經紀行為主,本地甚少金融機構能達到發行人的要求,而中銀是少數的例外。
在2000年以前,由第三者發行別人的認股證會叫做備兌認股證(CoveredWarrants),亦即備有正股可供兌換認股證的意思。發行人需要有充足正股供股證持有人兌換,因此而得名。而英文Covered一詞,有保障的意思,意思是指股證持有人有所保障(因為發行人有充足正股以供兌換)。但現在發行人在對沖認股證風險時可選擇使用期指、期權、ELI、ELN等方法,不一定要持有正股,所以現時的認股證會稱之為「衍生認股證」(DerivativeWarrants)。

莊家須維持流動性
現時的認股證發行安排,每一隻認股證都需要委派一名莊家為認股證提供流動性,而有關資料,可在大利市機的資訊頁,又或者在香港港交所的網頁 http://www.hkex.com.hk找到。
每名莊家也會有交易編號,要知道莊家勤不勤力,可以在認股證報價頁之中,看看買方賣方會否有莊家的牌,如有的話,看看它排隊買賣的貨量是否足夠。此外,當正股價格改變之後,認股證價格是否能跟得上,也是衡量發行人的好壞的要點。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