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輸錢贏教訓也有著數

英之見:輸錢贏教訓也有著數

很多散戶都不是省油的燈,上周五不開名提到一隻創業板股份,便收到幾位讀者回應。從這些回應中,引證了筆者一向的理論:落場參與是能夠加深體會。其中一位讀者連保薦人研究部放棄跟進,以及早前批評公司不按招股書提示派發股息等事情也如數家珍,如果不是局內人,怎會如此有感情。
如今忍痛止了蝕,輸了錢贏了教訓,日後回看應該還有着數。至少在電郵之中,進一步羅列的幾大缺點,全部言之甚是,他日入市前的考慮,一定會更周詳。
一個人的成長路,並非一定好像行為心理學家所提倡,要經過實踐中的賞罰過程。筆者鼓勵朋友多出擊只是因為太多人容易到達一個極端,只顧吹水或者非常怕輸,以至永遠紙上談兵。無謂的錯誤當然要避,但我們不要怕犯錯,事前做好分析,值博率夠就行動,假使失手,大不了反省分析的過程。

外圍不濟港股續向下
就業數據不濟,但其後ISM公布中的價格指標才是上周五晚的重心,加上油價再勁升,美股走軟,香港當然有壓力,走勢將仍是反覆向下。
沒啥好談,再答讀者的電郵,有一位年輕人,鍥而不捨希望加入筆者團隊。其實筆者本業幹得不好,才如此努力找外快,而且自己也沒有甚麼秘技,不敢浪費人家青春。炒股炒得好,當然不用跟陸叔,但也不用加入摩根士丹利,做一個快活自由人最好,希望一眾少年股神能夠忘記執着。

至於附上的組合成績,筆者認為不錯,但從表達的手法,可以看出功力仍未深。雖然這個行業中,全人類都是以市價論英雄,包括筆者自己的基金,以至專欄中的模擬組合也不例外,但要標榜自己是價值投資,何不羅列公司的PE、股息率,以至整個組合的平均,再加入一些個人對不同公司的見解,甚至為了進一步演繹公司的向下風險,計算出每間公司的自由現金流,令人粗略明白價值的底線。
筆者沒有擴充部門的本事,投資的事業,比起其他行業門檻可能是高,又可以說是無,不用執着,專心做好一個獨立投資者,已經是一個好好的目標。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