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遊:四小時遊戰地遺迹<br>尋找昔日戰爭地標

短線遊:四小時遊戰地遺迹
尋找昔日戰爭地標

香港著名的戰事遺迹着實不少,摩星嶺炮台、城門碉堡陣及金山防線等,都是較著名的野外戰地遺址,無奈所在之處均較為散落,而且很多都沒有明確標記,走漏眼也不出奇。不過漁護署近來就正式有系統地將麥理浩徑第五段內的戰地遺迹作出資料整理,並在當中十七個遺迹旁邊設置傳意牌,行完之後不但會對香港軍事史有更深了解,亦必會對當年英勇的軍人產生敬意!

記者:張銘恩 攝影:黃子偉
模特兒:剛、Pat、Mike

價值遺迹唔講唔覺

戰地遺迹徑長約九公里,屬麥理浩徑第五段內,行畢全程約需四小時。當中共介紹了十七處軍事遺迹,包括軍事坐標、機槍堡、戰壕及地洞。這些軍事設施大多是二次大戰爆發前(30年代後期)由英軍建成,目的是為防禦敵人從北面進攻香港,部份並於香港保衞戰期間抵禦日軍,一些則是日佔時期由日軍建成,以抵抗盟軍的反攻。經過數十年風雨洗禮,它們現已毫不起眼,現在幸得政府終於正視它們的價值。
據漁護署負責人鴻先生講,此遺迹徑能夠成功設立,有賴對香港軍事史甚有研究的高添強先生的幫助。而對於未來會否再設立其他遺迹徑,則要視乎遊人今次的反應,所以大家一於以「行」動支持!

戰地遺迹徑介紹網址:

http://parks.afcd.gov.hk/newparks/chi/hiking/wrtrail/wrtrail.htm

■沿途最多就是軍事坐標,用途是指示不同軍事設施的位置,包括機槍堡、指揮部等,有些已隱約得幾乎看不見,好彩有樹立在旁的傳意牌才不至錯過。

■上面每一個號碼、英文字都有意思,如「PB」就是機槍堡的簡稱,數字就是它的編號。

■現在看似一堆亂石的機槍堡,原貌像一個用石屎製成的方盒,置有一個至多個槍眼,上方建有煙囪一道,外牆一般厚達三英尺,能抵禦兩磅炮彈的攻擊。一座機槍堡多由數名至十多名士兵駐守,其工作包括機槍操作、冷卻槍管及搬運彈藥等。內設有吊床、通風口、彈藥庫及水箱以應付戰鬥及士兵的日常生活。

■地洞是一種軍事上常見的設施,主要是用作伏擊,以求殺敵方一個措手不及,它們一般闊約0.75米,多建於小徑旁。這些地洞多由日軍所挖掘,大都沒有設置逃生處,據守的士兵遭伏擊後可說是難逃一死。由於盟軍並未登陸香港反攻,這等地洞並沒有真正派上用場,部份因而得以完整保存下來。

鷹巢山起步大鬧竹林

此徑首個遺迹於大老山基維爾營附近開始,沿途經沙田坳道、雞胸山、獅子山郊野公園,至畢架山完結,不過由於聽說鷹巢山有個竹林,內裏竹種淺綠秀麗,名叫秀英竹,為紀念植物學家胡秀英而命名。我們決定乘車至石梨貝水塘起步,先行一小段鷹巢山自然教育徑作熱身,再接畢架山由第十七個遺址開始。此段路程全程上斜,不禁暗自佩服當年在此作戰的士兵,要在此天梯跑上跑落,對我們來說簡直是酷刑。

■下車後先沿鷹巢山自然教育徑上山,其後接回麥徑看遺迹,之後大段路程沒有廁所,最好先在此解決。

■踏入竹林就如迷宮,三個大細路一時癮起要玩兵捉賊,此時仍屬斜路初段,誰知後來都落得氣喘如牛。

煙雨淒迷嚇鬼你

不知是否時近清明的關係,近日天色總是陰沉冰冷,上山的情況更甚,不時下起毛毛細雨,石路濕滑跣腳不在講,周圍又被忽然飄至的濃霧所掩,在能見度只有十公尺的迷離境界下,對遠景已沒有任何奢望,但與數個大男孩同行,陽氣盛,面對如此陰森國度下亦不致恐怖,三個俏皮鬼還不時玩扮鬼嚇人,沒有美麗遠景,總算有另一番歡樂。

■其實一路有不下十處的觀景台,天清時可飽覽石硤尾至舊機場一大片九龍市景,不過大聖爺是這裏的惡霸,行近少少都會被「兇」。

■不用任何道具已可隨地上演《陰陽路101之睇你唔到》。

■話雖天氣欠佳,但沿途的杜鵑盛開,為旅程生色不少。

■途經「風雨亭」,頗有《倩女幽魂》Feel,剛仔失驚無神從木罅中伸出頭來,嚇鬼咩!

明星幫襯消暑站

全程唯一補給處,就是離開獅子山郊野公園進入沙田坳道時,此時在車路旁有一住家式士多,店主旺哥非常好客健談,宜在此稍事休息喝杯紫背天葵,為最後路段補充體力。然後便可繼續沿斜路上大老山尋找最後四個遺迹,至近基維爾營離開,再沿飛鵝山道步行約1.5小時,便可到清水灣道乘車回市區,完成一天既有教育意義又健康的旅程。

■Twins、周潤發、鄭秀文等紅星都曾在此留影,好彩話唔定真的會撞見明星。

■自問腳骨力夠好,不妨先沿沙田坳道向慈雲山方向落斜,到觀音佛堂拜拜神,祈個福。

■薑汁豆漿嫩滑夠味(大支裝$10),還有秘製紫背天葵(細支裝$5),清甜消暑。

交通

去程:可於美孚巴士總站乘86B號巴士,至石梨貝水塘落車起步。
回程:於清水灣道的「安達臣道」巴士站乘坐巴士91或92號回鑽石山地鐵站。

1,2,5,6,7,9,10,11,13,14,15,17坐標石
3交通壕
4,16地洞
8,12機槍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