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以石散石灣為起點 最快今年內動工<br>港珠澳大橋定出著陸點

港以石散石灣為起點 最快今年內動工
港珠澳大橋定出著陸點

【本報訊】連接香港至澳門與珠海的港珠澳大橋定出路線,大橋將由香港大嶼山西北的石散石灣為起點,分別連接澳門的東方明珠及珠海的拱北,計劃稍後會提交國務院通過,最快今年內可動工,建造費三百多億人民幣,預計最快二○一一年通車,屆時由香港駕車往澳門及珠海,將只需半小時。 記者:麥志榮

香港、澳門以及珠海三方的專家代表,昨日在珠海召開的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會議上,決定了港珠澳大橋的最終定線。

下一步研究融資
港方代表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在會後表示,經過國內、香港和澳門十位資深專家以及國家有關部門領導,進行了充份的論證,並到實地考察,專家推薦採用橋樑加隧道結合方式,大橋東岸的着陸點在大嶼山西北石散石灣,西岸着陸點分別在珠海拱北及澳門東方明珠,此方案還需按有關程序上報國家主管部門批准。
出席會議的廣東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陳善如表示,下一步是研究大橋如何融資,再提交國務院批准立項,大橋工程將有機會在今年內動工。
港珠澳大橋的構思由合和實業主席胡應湘在多年前率先提出,港府聯同內地於○三年開始進行可行性研究,初步估計大橋全長約三十五公里,建造成本約需三百一十五億人民幣,二○一一年至二○一二年落成通車,通車初期每日汽車流量將達一萬二千至一萬六千架次,過境會採用一地三檢模式,屆時由香港駕車往澳門及珠海,只需約半小時,而內地來港的車輛可通過北大嶼山公路直達新機場及迪士尼樂園。

助減低貨運成本
香港運輸物流學會會長梁剛銳認為,香港與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是連成一體,大橋正好配合珠三角經濟發展西移的趨勢,亦有助疏導中港過境交通量的增長,有利於香港經濟增長及繼續保持運輸物流中心的地位,至於大橋的融資方式,由於大橋涉及港珠澳三地政府,採用私營化方式會是較簡單的模式,但私營化有利亦有弊,要小心研究。
貨櫃運輸業職工總會主席趙資強表示,現時貨櫃車由香港往珠海行車要四小時,而且路費橋費亦不菲,大橋將令港珠交通更方便,不但貨運業成本減低,還可吸引更多港商到珠海設廠投資,為貨運業帶來更多的生意。

位於大嶼山西北的石散石灣,將成為港珠澳大橋的港方落腳點。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