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部位作線索 背熟1700頁字典<br>記憶大師勸港學生勿死記

身體部位作線索 背熟1700頁字典
記憶大師勸港學生勿死記

【本報訊】要在短時間內把多項資料牢牢記住,來自馬來西亞的記憶力專家葉瑞財指出,方法的核心是為資料加添一條記憶線索,令資料變得圖像化,而身體各部位就是最好用來作為記憶線索。他批評本港的學校沒有教學生有效記憶方法,令他們花大量時間去死記硬背,而未能好好應用學到的知識。 記者:倪清江

葉瑞財在記憶力界很出名,他曾成功把一本有一千七百多頁的英漢字典記了入腦,別人隨口說一個英文字,他都可說出該字在字典中哪一頁及位置。他亦在多個記憶力國際比賽中得獎,包括兩度成為在倫敦舉行的奧林匹克思維運動大賽的全場總冠軍。

秘訣啟動右腦功能
他日前來港出席一個講座時說,他用了近六個月時間,便成功把該本英漢字典全部記熟,「我每日撕五頁落嚟,食早餐時背兩頁,去廁所時背三頁。」講座約有三百人出席,多人即席考驗葉瑞財記字典能力,他都能夠說出正確答案。
葉瑞財又即席表演記憶一副不順序的撲克牌,不過只能正確說出四十九隻牌,有三隻錯了。他解釋說因當日工作較多,感到身體很累,他帶點幽默說:「今日記得唔好,顯示我哋無造馬。」他計劃今年挑戰記憶二十六副撲克牌。
葉瑞財何以有別於他人的記憶力呢?原來秘訣是啟動了右腦的功能,他舉例說,有時遇到一個相熟的人,卻往往說不出名字,這是由於人腦記圖像能力較強所致。故此要提升記憶力,須將抽象事物「圖像化」。

他在講座上即席傳授提升記憶力的「地點法」,僅十數分鐘,出席者全部幾乎可以背出十樣日常物品及十個化學元素符號。他將該二十項資料,逐一「歸位」到身體部位、方向及儀器等,如鼻子代表牛奶,又賦予化學元素符號具體意思,如以Boy代表代號B(Boron,硼)。當他指着一個位置,台下的人都可以說出答案。
「地點法」並非他發明的,是源於古希臘,他說舉出這個例,是要說明只要為資料埋下一條記憶線索,「可以一樣嘢令你諗到另一樣。」
香港不少學生都死記硬背學科知識,葉瑞財不諱言考試不外乎是考記憶,但學校只教學生理解及應用,沒有教他們記憶方法,所以記不起學過的知識,自然難以在考試時應用。他將於本月中來港開班教授記憶法,但學費不菲,課程僅為期兩日,收四千五百元。

會考生梁嘉浚(左)在講座上,成功背誦四十個由出席者寫在板上的數字。
李家皓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