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對電影迷,片商,發行商,電影製作人,香港政府,以至整個電影工業來講都過得非常豐富。先有貿易發展局主辦嘅香港國際影視展,然後電影節開幕,再有電影金像獎。我好衷心感謝政府同各主辦單位嘅大小工作人員嘅努力,大家實在係為香港電影做咗好多嘢,大前提都係希望香港電影可以有一個更理想嘅發展環境。電影人要畀心機去回報佢哋嘅期望。
我參加咗國際影視展嘅開幕晚會,富麗堂皇,但係唔知點解要用英語對白+國語對答。我明白要將香港電影工業更加推向國際化使用英語係必須嘅,但係千祈唔好忽略咗港產文化嘅特色。
我細心閱讀過電影節嘅場刊,發覺有個好奇怪嘅現象。越嚟越多嘅開幕同閉幕電影,咁到底邊部至係呢?我同朋友講我睇咗開幕電影,佢話佢都睇咗,跟住大家開始討論內容,我話個劇本寫得幾好,佢話佢有啲地方唔明。我話個家姐做得唔錯,佢話佢覺得個爸爸做得好啲。我話我覺得自己始終冇接觸過嗰種文化所以有啲疏離感,佢話佢由細到大都係功夫迷所以覺得好實在。我話你講乜春呀?佢話你唔好扮文化人。講講吓知唔對路,原來我講《孔雀》佢講《功夫家庭》。爭啲就上演咗《功夫Fighting》。我都明白以上兩部電影分別係「開幕電影」同「香港之夜——開幕電影」。但係就係會搞錯,對我來講,一個電影節只會有一部開幕電影。所以我欣賞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年來只有「最佳電影」唔會為咗增加收視或者引起注意加入類似「觀眾票選最佳電影」或者「網上XX最佳電影」嗰啲分豬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