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近年體弱,梵蒂岡內有不少聲音認為要選新教宗。現在流傳出來的下任教宗人選,很大可能是保守派,這亦是若望保祿二世多年來精心部署的結果,以確保他在位二十多年來一直採取的保守政策,不會隨着他的離開而失守。
天主教香港教區秘書長李亮神父昨日表示,教宗若離世,教廷將採用九六年修訂的選舉守則選出新一任教宗,選舉需在教宗死後最遲二十天內進行,一般在數天內,或即日已有結果。
選舉將在梵蒂岡的西斯汀小堂內舉行,選舉過程保密,全體樞機需入住小堂附近的宿舍,其間不可與外界聯絡,參與投票的樞機只可帶同醫護人員進場。當選者需取得三分二有效選票,若經數輪選舉後仍未有候選人取得足夠票數,則以簡單多數形式選出教宗,即取得半數加一的票數已可當選。
負責投票選出新教宗,以及有機會當選新教宗的,都是一批八十歲以下的樞機主教。現時共有一百一十七名樞機主教符合資格,當中近一百人都是若望保祿二世委任的,絕大多數屬於保守派。這無形中令其繼任人選幾乎已是保守派的囊中物。
被指是教宗熱門人選之一、保守派的梵蒂岡教義部長拉青格樞機主教,曾在一篇沉思錄中指「基督正在其教會內受苦」,又說「很多基督徒遠離了基督,走向無神的現世主義」,代表教會在現代有需要強調保守的價值觀。
除了刻意委任大批保守派當樞機主教,現時樞機主教團的另一特色,是前所未有的國際化和權力分散,令下屆教宗很大可能跟若望保祿二世自己一樣,都是非意大利裔。
教會歷來的教宗絕大多數都是意大利裔,若望保祿二世是四百多年來首位非意大利裔的教宗,而且是首位來自東歐的教宗。
若他的繼任人不是意大利裔的話,會來自哪個地方,一般估計可能來自非洲或拉丁美洲。現時全球約十一億天主教徒中,有近六成五來自非洲、亞洲及拉丁美洲。意大利羅馬一名梵蒂岡專家加萊亞齊說:「他們不會選一名意大利人,因為這樣做有違教會有需要向外擴展的方向。」
教會內有高級神職人員認為,由於基督宗教在西方國家的影響出現日益下降的趨勢,因此極有需要委任一名歐洲人教宗,以阻止歐洲教徒人數持續下降。但專家估計,為免令人懷疑新教宗會受美國影響,美國樞機主教當選機會不大。
現時,內地、台灣及本港均沒有合資格人士可參與教宗選舉,三地唯一一名樞機、台灣高雄教區單國璽樞機已年屆八十二歲,不合乎參加資格。已故香港教區主教胡振中樞機本有資格參與選舉,惜胡已於○二年去世,現任教區主教陳日君並非樞機。
挑戰新教宗的考慮條件,還包括新人選的年紀。若樞機主教就未來所走的方向意見一致,他們很大可能會選出一名較年輕的新教宗。
英國《觀察家報》/澳洲《每日電訊報》/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