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地名 - 陶傑

改地名 - 陶傑

迪士尼進駐大嶼山,建車站的地點名叫陰澳。美國主人嫌陰澳兩字太黑暗,與迪士尼販賣快樂的主題相衝,下令改名欣澳。
中國的地名,許多有古老的小農色彩,土得有趣,撲拙中有一股禾稻的熟香,為甚麼非要「與時俱進」地改?
北京胡同的舊名字,一個賽一個的趣緻。「解放」前的民國年代,北洋政府把胡同名字大改過一次。北京的胡同,有一束名字與動物有關,如騾屎胡同,民國時改為「禮士胡同」;猴尾巴胡同,改為「侯位胡同」;雞爪胡同,改為「吉兆胡同」;瘦肉胡同,改為「壽劉胡同」;牛血胡同,改為「留學胡同」。

民國年代胡同的改名,企圖化俗為雅,化鄉土為「中產」,擅在諧音裏鑽營花樣,那時候顯得造作,今日看來,像聽七十年代的時代曲:《水長流》、《蘋果花》、《採紅菱》,姚蘇蓉、青山、鮑立甚麼的,那時覺得俗氣撲面,今日懷舊處令人輕嘆。
因為「禮」、「壽」、「學」、「侯」,已經隨着科舉制度一去不復返。騾屎和猴尾巴,在高樓林立的現代城市更早就絕跡。品味惡俗的共產黨來了,把北京的胡同名字再蹂躪一次:這一次是植物先遭殃:例如北豆芽胡同改為「紅小兵胡同」;豆角胡同改為「紅到底胡同」。還有戴家胡同改為「紅哨兵胡同」;珠市口西大街改為「紅衞東路」;無量大人胡同改為「紅星胡同」。一桿深捅地紅啊紅到底,北京的胡同一下又成了丟棄的衞生巾收集站。有這種水準的改名在先,今天廣州一雙「孖仔」,父親姓鍾,取名「鍾共」和「鍾央」,惹人嘻哈,在歷史上,自是有所本。
北京的胡同,條條都有豐富的掌故。慈禧太后出生的地方,叫劈柴胡同,也是死對頭肅順的家宅所在,後來改為「僻才胡同」,今天恐怕都夷為平地了。滿洲大臣犯罪待審,扣押的地方叫宗人府,也就像「荔枝角羈留所」,聽說也都拆光。首先廢掉了胡同的名字,然後拆光了胡同,一個短視而愚昧的城市,不斷刪抹自己的歷史記憶,偏偏對外亂吹有「三千年悠久文化」。北京令人不忍卒去,有餘暇,請改去威尼斯和伊士坦堡。
因為河道上的嘆息橋,還是四百年前的那一座;大巴剎(TheGrandBazaar),在東羅馬帝國時就是這個樣子。有人說:「哪裏有自由,哪裏就是我的祖國」,何止如此,對於一個地球村的國際公民,哪裏有歷史的古建築,哪裏一樣可以成為你的祖國。
至於陰澳,也非要改名不可嗎?倫敦有一條窄巷,從前是嫖客相妓女談肉金的地方,名叫「摸×巷」(GropeCuntLane),到了今天,好像還沒有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