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欄「併購──脖子上的圍巾」文內指,併購項目當中,有幾許真能體現「協同效應」,實難估計。若以哄動一時的美國在線(AOL)併購時代華納(TimeWarner),以及惠普(HP)與康栢(Compaq)之結合俱未得正果而言,則理想的例子似乎不多。據大摩的統計,只有約12%的企業併購行動能如願地開花結果(1+1>2),40%連削減成本目標也未能達到,其成效可見一斑。
企業併購,有如男女之結婚,兩者在出身、行為習慣、思想等環節上各有不同,亦即相等於企業在文化、管理、理念之有異者,如何融合,確實是一門大學問,除非一方被另一方收購,話事權總在買家手上,但也未必能圓夢想,若以對等方式結合,就算一山中的二虎能互諒互讓而妥協,其虎仔、虎女(手下高層)又是否能合作無間,朝着同一方向或目標進發?當涉及本身利益時,同床異夢當不能避免,何況若有一方出現差錯,不失成為另一方攻擊甚或奪權之藉口,最終不是一拍兩散,便是要再來一次重大變革,勞民傷財,必矣!
諷刺的是,通常扮演媒人角色的投資銀行,眼見如此多合合離離,自己也不期然掉入這個圈套,如大摩便是一例。年前大摩與添惠(DeanWitter,Discover&Co.)之結合本來好哋哋,一段蜜月期也頗長(7至8年),可是最近該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柏塞爾(PhilipPurcell),亦即前添惠總裁突借機更換總裁紐豪斯(StephenNewhouse),據聞理由是後者過份慫恿併購活動,令有些客戶覺得被說服「苟合」而提出怨言,有損該集團聲譽。事件惹來8名舊大摩高層反彈,要求柏塞爾下台,看來這場地震好戲還在後頭,不過這條「圍巾」已開始在脖子上「變色」矣!
王冠一